我去年寫成的《5G大時代》這本書,這個月(2020年8月)上架面市了,我剛剛收到了出版社寄過來的樣書,自然地打開翻了翻,再看看去年這個時間段寫下的文字,而我現在對5G的感覺已經和去年寫作時產生
重新認識老田和心力的能量 張靖笙 我和老田(田俊國老師)是十五年前在中國系統分析員協會(CSAI)的活動上認識的,也算老相識了,這十五年來雖然我和老田在一起見面的次數不算很多,但每一次他都能給我
5G時代對中國是危還是機? 上兩周出版社編輯告訴我,我去年寫的新書《5G時代》下個月要上架面市了,為了拉動下市場銷售,問我是否可以安排在8月份做一次直播,在公在私我都不能說不行。 后來我想來想去
由于工作需要和虛榮心驅使,我慢慢接受并且享受人家對我大數據專家的稱呼,雖然這么多年一線數據工作經驗也壯了我這個膽,但在數學面前還是情不自禁要打起了哆嗦。我也專門寫過文章論述過數據和數學的關系,但
數字經濟現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需要數字化轉型,雖然業界對數字化轉型有一些共識的路徑,可始終千人千面,我不相信有任何兩個組織或者個人可以走出一模一樣的腳印,
智能水平由數據能力決定 張靖笙 關于智力是先天具足還是后天習得的爭論自古就有,放到人工智能就演化成設計派和學習派兩個學術方向。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從事商業智能方面的數據應用開發,我那時毫無疑
在我看來,“數據要管理了才是自己的”應該是一個常識,可偏偏還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這涉及了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是“怎么才算是自己的”問題,就是目前業界還眾說紛紜的數據所有權的問題,第二個是“
對數據認知的新大陸 張靖笙 6月24日,我參加了線上舉行的2020數據管理國際論壇暨《DAMA數據管理知識體系指南(原書第2版)》全球首發活動,DAMA作為國際數據管理領域的頂級權威機構,數據管
剛剛讀了公眾號“書單”的一篇文章《錢鐘書那代文化人有多倔強,今天的后浪已經不知道了》 ,我這種理工男生活上不太感性,我不是那種追求感動的人,可是看到里面一些故事還是控制不住自己被感染的心情。
對學創教育的省思 張靖笙 不知不覺,我聯合女兒之名創辦的創客教育家庭實驗室也滿四年了,我的習慣是每到周年之際,我都寫篇文章紀念一下,雖然現在熱情明顯退減,但這個習慣不能放棄,這次的主體是反省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