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是履行自己的職責,服務是為社會做事。毛澤東提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點,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立黨宗旨的高度概括。現代企業應樹立服務社會的觀念,要全心全意為社會大眾和消費者服務。具有這樣的意識,才能確保生產經營方向正確,才能保持良好的企業形象,才能獲得最大化的效益。然而調查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的社會服務意識還不強,這也成為制約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加強社會服務意識有利于我國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其一,服務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企業為社會提供產品的過程本身就是服務,沒有服務就沒有產品,企業就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企業只有樹立好服務意識,形成一個環環相扣的服務體系,才能有高品質的產品。其二,服務是企業發展的條件。隨著市場的完善,消費者更有經驗,對產品的需求和期望越來越高,企業必須適應人們需求的變化才能謀得更好的發展。其三,服務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企業與企業的競爭經歷了產品競爭和價格競爭,轉向服務競爭,產品技術沒有差別,服務就是最大的競爭。所以,現代企業必須具有強烈的社會服務意識,才有利于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
我國民營企業的社會服務意識很不強,表現之一是產品與市場之間不相匹配,民營企業更關心產品能否賣出去,而不夠關心市場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因此部分企業對市場不夠了解,不確定產品的類型和數量,從而制約了企業發展。民營企業的社會服務意識很不強,表現之二是產品的售后服務不到位,部分企業認為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就萬事大吉了,然而客戶在使用中出現了問題無處求助,這對企業的品牌和形象都將造成嚴重影響。
民營企業必須加強服務意識,才能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要突破這一瓶頸,就必須把服務社會觀念融入企業文化中,注重客戶的需求和期望,提供真誠、持續、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