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經多次提及,很多民營企業都是從幾個親戚或朋友合伙開始起步的。隨著企業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管理層越來越多,尤其是高層管理者開始劃分自己的“勢力范圍”,對企業權與利的爭奪越來越激烈——這就是民營企業版的“八王之亂”,嚴重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甚至導致企業倒閉。
民營企業高層混亂主要表現在:一是爭權奪利。民營企業成立之初,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為了贏利大家團結一致。隨著企業的壯大,有了更多的利益可供分配、更大的權力可供驅使的時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更多的錢,掌握更大的權力,于是就爆發了爭奪戰。二是搶功諉過。由于民營企業的管理者自身素質有限,加之對個人利益的追逐,企業賺了錢都認為是自己的功勞,而賠了錢就是別人的錯誤,相互指責,相互拆臺,再也不可能像起初那樣相互支持,相互合作。三是拉幫結派。很多問題企業不是家族企業就是朋友企業,由于血緣關系或情感親疏導致高層管理者之間幫派林立,有些人還培養了眾多的“同黨”、“親信”和“耳目”,極力煽動別人制造混亂。
民營企業的八王之亂是由高層管理者之間對權力與利益的爭奪,根本原因一方面是民營企業的意識問題,另一方面是由于責、權、利不清引起的責任推脫與權力爭奪。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是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歷時16年之久,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統治集團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發。民營企業要以史為鑒,早日化危機于無形,突破瓶頸,獲得更好的發展。(此文章為引用文章,文章來自五行管理學創始人,中國本土化管理學之父——寇北辰老師網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