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切莫孰是孰非水落石出
李慶功,RN.
我鞭長莫及地、眼睜睜地閱讀一集又一集的醫院暴力場景......除了堅決譴責任何形式以任何理由的醫院暴力之外,我另有心急如焚、哀其不幸、嘆其不省、怒其(醫療體制和醫院管理)......等悲憤情感壅塞于胸,憋得我實在是難受!今天,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5樓病區醫護遭襲......
我知道最近春節之后的“醫界微博”大氣候。如下評論,既可以理解為我偏向患者說話,也可以理解為我嘗試提供幫助。
按照 JCI
如果護士能夠稍多一些耐心,在彬彬有禮之間理解患者感受,在真誠助人之間解決問題——例如,答應嘗試去借......甚至真摯地去演示一下那張床確實損壞得不能用了,完全可以避免這次暴力事件。否則,患者的懷疑和不滿就難以消除。這個社會早已培育出這樣一種氛圍:患者家屬可能認為那張床是給什么VIP預留的。
發泄不滿,這是患者憤怒的癥狀,這是患者暴力的前兆。美國大夫和護士都要接受系統化的“醫院暴力風險防范和應對”的在職培訓,學會如何敏感地識別患者的各種暴力征兆......學會本能地距離這樣的患者至少一臂之遙。四川省德陽市人民醫院描述的“責罵”和“毆打”護士,業已成為真實暴力,護士要跑!!!去年,我看過輸液室的一名護士被毆打,也不跑!不跑,違背“醫院暴力風險管理”原則。不跑,這不是別的,而是犯忌!!!
此時此刻,另一名大夫怎樣做?如果他是一名美國醫師就會這樣做:不質疑、不辯解、不爭論;抱住患者,包括抱住那女人的雙臂,制止暴力發展;同時,護士報警。安保人員處于巡邏狀態,會迅速感到。醫院,另有弱電緊急編碼系統......
面對一名已經展現暴力的患者,前去“質疑”或幫腔或爭辯,這又是犯忌!這次事件及很多事件,都是中國醫學和護理教育失敗的鐵證。醫師和護士都是
平等是醫學倫理原則之一。這就意味著對于患者家屬而言,沒有折疊椅和躺椅之別。想必這家醫院是三甲等級,年流水超億。這點錢都沒有花,不是吝嗇,就是無知,或者,以患者為中心就是一句空口號。患者家屬很忙很辛苦的,這是客觀事實!沒有幾個人不認識“平等”二字,說起來也沒有幾個人不渴望“平等”,但是,鮮有醫院能夠切實地將“平等”滲透于醫療結構和醫療流程——魔鬼就在于細節——用鞋子打人的婦女就是“魔鬼”。
醫改,很少有人考慮老齡化的社會背景,也很少有人將護理改革納入醫改范疇。普遍性的家屬陪床實在是一個中國醫療行業的心頭之患,更是護理改革的當務之急。否則,大量家屬涌入醫院,我們需要配備多少名警察執夜班啊!將來,一名冒著丟掉工作風險的患者家屬,能脾氣好?
本來忙得很,就寫這些吧!以患者為中心
祝愿我們受傷的醫生和護士早日恢復健康!愿他們的傷痛能夠換來更多醫護人員學會 Run!!!我再次——堅決譴責任何形式以任何理由的醫院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