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2-07-01)說我們“建成世界最大醫保體系”。的確如此。又說“中國基本醫保覆蓋率超過95%”(2011年底)。我們相信這個統計數字。我們是否可以推定,我國還有5%的公民沒有醫療保險?下面,我們看看美國的數字。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2008年的統計數字,46,300,000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這個數字約占美國總人口的15%(截至2008年7月,美國人口為304,059,724人)。其中,9,200,000人屬于非美國公民。另有18,000,000人年收入超過50,000美元。換句話說,這部分人并非窮得看不起病。這些無醫療保險的美國公民,包括了那些短暫停留于“前一份工作”和“后一份工作”之間的群體。在換工作間期,他們暫時沒有醫療保險。其中也包括了那些本來有資格申請聯邦醫療保險(Medicaid)和政府兒童健康保險(State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實際上卻不去或尚未申請的群體。如果把這些客觀事實考量進去,只有大約5%的美國公民沒有醫療保險(事實上,很多每個人自己也不知道這些數字背后的事實;關鍵是,在一個崇尚人權和平等的社會,他們對于這些數字敏感度蓋有多高!)。這個數字,是不是和我國不相上下?
我還沒有查閱美國2012年的數據。以上,是美國2008年7月對比我國2011年底的數據。
似乎,我們已經開始號稱,我國是一個“全民醫保”的國家了。在西方世界,美國被公認為沒有全民醫保。實際上,美國也有某種形式的全民醫保。窮人,主要就是那些沒有醫療保險的人們,到醫院的急診科看病,沒有錢,也可以得到救治。醫院不可以把窮病人拒之門外。否則,就是違法。這部相應的法律,俗稱“反傾倒法”。意思是說,醫院不能把口袋空空或沒有醫療保險的患者隨意轉院而令其走人。
而且,我們有沒有比較一下“報銷比例”呢?為什么沒有說美國各地衛生局開辦的免費/低費診所呢?為什么沒有說美國醫院急診科可以免費給窮人看病呢?為什么沒有說美國州政府有專門基金補助窮困的住院患者呢?
“中國基本醫保覆蓋率超過95%”。既然是“基本醫療”,應當沒有包括長年累月的血液透析吧。美國一個年輕人腎衰,余生在家透析,都有報銷。
更何況,美國政府為65歲及以上的老人提供聯邦醫療保險,為那些低收入的父母、兒童、孕婦和特定的殘疾人提供聯邦醫療撫恤(Medicaid)。還有些父母收入在中下水平,但是,還有窮到有資格享受聯邦醫療撫恤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孩子可以享受剛才說到政府兒童健康保險項目。
我之所以說這些數字和事實對比,是希望我們,要謙虛冷靜,要知道數字背后的諸多實質性的巨大改良空間。而且,國內已經開始出現一種聲音,似乎美國應當學習中國的醫改。
假設,中國醫改專家和美國醫療行政管理專家,碰到一起很可能討論醫改議題。設想一下,老美說一句:中國做得真不錯!或真了不起!我們如何理解?對方贊賞我們中國醫保全覆蓋的努力和進步,但是,這不等于說,我們中國的醫改,或者我們中國的醫療服務提供系統,已經好于美國,已經超過美國。一名考試總不及格的孩子,這次多考了5分,可是,依然不及格。不久前,曾有這樣的一位中國醫改專家,引述了一名美國專家的贊許,用來佐證我國的醫改(醫保)“奇跡”。
抱有這種態度的人,甚至去過美國或留學美國。問題是:第一,留美多年,如果不是學習美國的醫療行政管理專業,也沒有美國醫院的臨床或管理經驗,那么,她/他就談不上“了解美國醫療”;第二,如果留學美國沒有幾年,或者訪美一年半載,那么,她/他也談不上“多么了解美國”。的確,體制內的專家名人,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和說話機會。的確,他們有權發言;同時,聽眾,也有權甄別,以評判性的思維和觀點,決定自己是否接受或接受多少他們的言論。
另外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是:同樣是政府提供醫療保險,可是,中美兩國民眾享受到的醫療服務的品質卻不在一個水準上。
這是學術討論。
我希望,我們肯定本國成績的同時,沒有必要炫耀,更沒有貶斥他國。我希望,閱讀以上文字,沒有必要慘雜愛國情緒或反美情緒。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