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理論(二)
——摘自《管理模型與人生思索》(田軍著)第二章內容
五、理論內容
按照人才戰略凹凸理論、團隊匹配凹凸理論、人生起伏凹凸理論、先凹后凸處事理論的先后順序逐一進行介紹。
(一)人才戰略凹凸理論
1.基本觀點
企業考察員工時,不但要重視員工在企業中的表現(凸),也要重視員工入職前和離職后的表現(凹)。這是完整的人才戰略凹凸理論。
分觀點一:凸理論。以員工在企業表現為唯一考核標準,不考慮入職前和離職后表現。
分觀點二:凹理論。以員工入職前和離職后表現為主要考核參數,對企業中表現正常對待。
在實際工作中,提倡以完整的人才戰略凹凸理論為依據,開展人力資源各項活動。
2.實際操作
人才戰略凹凸理論的操作過程如下。
(1)入職前考察。
做好信息調查和背景調查兩項工作。
信息調查:通過熟人、網絡、媒體等渠道搜集了解當事人信息。
背景調查:到原學校、原工作單位、居委會、公安局等調查了解當事人背景。
入職前考察力求全面、準確、客觀。
全面:廣泛、多方面搜集信息。
準確:確認真實存在,不捕風捉影。
客觀:分析找到事情的動因,并設身處地考慮結果。所有搜集和調查資料只作為用人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依據。
(2)入職后考核。
做好崗位關鍵指標考核、關鍵事件考核、時間過濾考核。三種考核方式的內容,將在本書第八章進行詳細介紹,這里不再贅述。
同時,要學會區別凹凸表現、分析對待凹凸個人。
區別凹凸表現:暫時表現平平的人員,不一定是“真凹”(庸才);一時表現搶眼的人員不一定是“真凸”(人才)。
分析對待凹凸個人:對于“真凹”人員,要進行警示、調配、辭退;對于“真凸”人員,要激勵、挖掘、留人。
(3)離職后考察。
員工離職后,與企業存在兩種關系:一種是和企業進行松散式合作(如資源合作、項目推廣合作等);一種暫時和企業脫離關系(跳槽、創業、出國等)。兩種關系都要保持聯系(特別是第二種關系)、定期溝通、活動參與等。
保持聯系:節日、生日問候,相關事項聯絡等。
定期溝通:定期溝通思想工作感受、成就困惑、薪資待遇、發展意向等。
活動參與:邀請參加公司組織的重要活動、行業交流會議、專業研討會議等。
通過上述三項工作,使離職員工感受到團隊的溫暖,進行一些深刻、必要的反思,產生重新回到企業工作的意愿。
(4)回企業后考核。
離職員工重新回到企業后,會珍惜重新合作的機會。在管理上除按普通員工要求進行考核外,需要增加深度匯談內容。如涉及企業變化和個人發展的內容、涉及企業改進的建議內容等。
(5)幾次重要談話。
在實行人才凹凸戰略時,企業需要與員工當事人進行幾次重要談話。
第一,入職談話:在辦理入職手續前進行的談話。談話重點為通報背景調查結果、企業文化和制度熏陶、企業和個人愿景重疊程度等。
第二,離職談話:在員工辦理離職手續前進行的談話。談話重點為離職原因、個人評價、對企業建設性意見等。
第三,回職談話:在員工離職后重新回到企業辦理入職手續前的談話。談話重點為企業要求變化、員工目標變化、雙方改進意見交流等。(未完待續)
(版權所有,違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