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興隆莊礦以打造綠色礦山為目標,以“加、減、乘、除”的辯證思維方式,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礦區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加”,增綠添彩
該礦采取多項有效措施推進“綠色工程”,不斷推進礦山綠化工作。
投資100萬元對礦山公園、物業社區進行了綠化美化,種植了雪松、檜柏、紫薇、女貞、欒樹、楊樹1540株,紅花繼木7400株,金邊黃楊5400株,香樟130棵,廣玉蘭60棵,綠化了礦區環境。投資700余萬元改造西區運煤路,解決了煤場揚塵污染問題,確保了社區環境清潔。投資100多萬元對矸石山進行整形、覆土和綠化,改善了矸石山的環境面貌。各單位累計投資100余萬元,建成了灑水沖塵設施,定期進行灑水沖塵,降低了空氣中的粉塵含量,改善了礦區環境面貌。
“減”,節能減排
該礦從生產源頭到管理流程,多環節、多措施開展節能減排活動,強化煤泥綜合利用,發電產生的廢料粉煤灰全部用于井下防火注漿原料。強化煤矸石綜合利用,研究應用了煤巷矸石充填技術,建成了年設計能力為5000萬標塊的煤矸石燒結磚新型建材廠,共消耗煤矸石100多萬噸,減少煤矸石占用耕地90余畝 ,實現銷售收入近3000萬元。
強化污水綜合利用,建設并改擴建選煤廠、醫療污水治理站、礦井水處理站和生活污水處理廠,實施中水綜合利用工程,礦井水回用率達100%,生活污水復用率達71%。
“乘”,創新增效
該礦鼓勵職工學知識、學技術,積極開展科技攻關和技術革新活動。大力實施素質工程,廣泛開展“五小”創新和“QC”小組等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為礦井安全科學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加強科技創新,對工作面實行旋轉式、“刀把”狀和“凸”字型布局,實施頂煤預裂爆破和煤柱帶采技術,采取停產調斜和切眼調斜等措施,有效回收了煤炭資源。
科學優化采礦設計、采場布局,推行無煤柱開采技術,深入實施煤炭洗選加工“三零”工程,采區平均回采率達81.9%,精煤萬噸含雜率控制在1千克以下,被評為“全國煤炭工業科技創新型煤礦”。
“除”,清污除垢
該礦制定《生態文明礦井建設實施辦法》等5個制度文件,開展清潔生產審核,確定并下發重要環境因素清單,按計劃加強計量器具和設備檢定,強化節能環保設備設施維修管理,全面排查SO 2、煙塵、固定源大氣顆粒物排放情況,淘汰礦用隔爆型真空饋電開關,撤除閑置的變電所和配電點,全面完成公司下達的各項節能環保指標,綜合電耗完成26千瓦時/噸,節約電費670萬元,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礦井榮獲“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中華環境友好煤炭單位”、“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