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虎,多年企業管理工作經驗,現為職業培訓師。
現在企業對培訓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如果以前企業對培訓的最主要要求是“會說”,即講師口才好、課堂熱鬧、學員開心,那么,現在企業的培訓給我們提出的關鍵要求則是“內容為王”,不僅要求你會說,同時還要說得有內容,說到點子上,言之有理,言之有物。也就是說,要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都提供干貨。這個“大部分時間”,根據一些調查資料顯示,大約是80%左右。常言道,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但是對于一個優秀的培訓師來說,還要通過簡單有效的方式,讓外行人也能看到門道。這不僅關乎技巧,更關乎內容。
要想讓外行人也能摸到門道,讓企業獲得滿意的培訓效果,培訓師就要在內容上多下功夫,而減少對于授課技巧的依賴。事實上,現在的企業培訓開始走向這樣一種趨勢:只要你的內容真的對企業有幫助,就算口才不那么溜,講師形象不那么好,穿著打扮不那么標準,企業也依然買帳。
根據一般的培訓授課內容,我們大致可以分類三類,即分別是道、法、術。什么是道法術呢?簡單地說,道就是道理或原理,法就是具體的方法,術就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所用到的工具。用英文來描述就是Why、How和What。
打個比方,假如今天要教大家怎樣除草,那么,道就是告訴你為什么要除草(why),法就是告訴你除草的方法(how),術就是把方法告訴你之后,還留給你一把鋤頭(what)。
這三個方面,在課堂上合理安排的時間分別是:20%、50%、30%。即20%的時間闡述原理(解釋why為什么),50%的時間講解具體方法(分解how怎么做),30%的時間教工具使用(示范what用什么來做)。這樣,法和術的部分一共就是80%,即上面所說的提供干貨的時間。
那么,這三者都分別從哪里來呢?①名家,如彼德德魯克的管理著作、吉姆柯林斯的研究成果等。②名著,如《易經》、《論語》、《贏》、《基業長青》、《平衡記分卡》等。③名企,如IBM、聯想、海爾等。④定律,如萬有引力、相對論等。總之,盡可能是公認的,經得住推敲的來源。
另外,法和術的部分也可以是來自講師自己的經驗總結,但這樣的經驗總結一方面最好是經過實際檢驗確實有效,另一方面也要說明供學員借鑒參考,這樣才不致于遭到過多的挑戰,所提出來的內容學員也會自行辨別。千萬不要把自己的總結的東西定性為某種“真理”——就算是大師級的人,也不敢輕易說自己說的話或使用的方法絕對是正確的。
當然,同樣的道理,這樣的道法術定性和方法也不是百試不爽的,一方面,每個講師的定位不同,有的講師就專講道的層面,有的講師專講法的層面,還有的講師專講術的層面。專注的層面不同,課程內容的分配比例就不同。另一方面,課程性質不一樣,分配方式也會有所區別,比如大型公開課和企業內訓,我個人覺得它更多地應用在企業內訓當中比較合適。
總之,企業和學員越來越希望在課堂中收獲到真家伙,而我們做為培訓師,也有責任和義務為他們傳道授業解惑——不是虛無飄渺的大道理,而是可實操可落地的真槍實彈,這對我們來說不可不視為一個挑戰,更是不斷提升授課水平的動力和空間。
一起加油吧!
【作者簡介】
楊虎,多年企業管理工作經驗,現為職業培訓師。更多詳情請點擊:https://yanghu.jiangshi.org或進入專業博客:https://www.51clo.net/?788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