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標進一步的細化;
2、根據員工能力、經驗、過去表現、工作難度等因素設定檢查點;
管理故事:
3000人與30人的溝通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公司在4年內從300人發展到3000人,而且一半屬于80后,又如果你是這樣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
周一早晨九點半,深圳科技高新區飛亞達大廈門前,從幾輛綠色的巴士跳下來一群年輕人,一邊匆匆涌進電梯,一邊大聲互相問候。
“毛毛,早!”
“早啊,奔奔!”
……
在這樓里辦公的人對于這些稀奇古怪的稱謂早已熟悉—他們一定是騰訊的人,只有他們才會用QQ上的昵稱互相稱呼—就像QQ聚集的兩億多用戶所習慣的那樣。
“等一下,Pony來了!”
電梯的門在關上前的一瞬間又被打開,擠著門進來的這位“Pony”,是個白白凈凈的年輕人,帶著一幅無框眼鏡,背著一個電腦包。他的真實姓名叫馬化騰,騰訊公司的創始人和CEO在他帶領下,騰訊公司在8年的時間里發展到了3000人的規模,從2002年開始,員工人數以每年100%的速度遞增。
現在,騰訊3000多名員工中,有近一半是80后。
細節關懷,現身說法
3000人也能實現30人的溝通
“公司到3000人的時候,能不能達到300人甚至30人的溝通效率和水平?這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挑戰和要求,”加入騰訊已經5年多的人力資源總監奚丹,親歷了騰訊員工快速擴張的整個過程。
“首先,在招聘時就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人,而不是指望招進來后再改造他們。”奚丹認為對80后們而言,“改造”是個貶義詞,“但招進來后,保持暢順的溝通就變得更重要了。”
這是騰訊的強項,它是互聯網世界最大的溝通平臺提供商,用戶超過兩億,同時在線人數也有數千萬,且絕大多數為80后們。
據他介紹,騰訊內部有很便捷的電子化溝通平臺,一即RTX(騰訊通)—騰訊的企業版即時通訊產品。另外,公司內部的BBS利用率也極高。員工習慣于把各種問題在各個分論壇上拋出,總辦成員或者公司某一領域的專家會進行答疑,從如何快速有效地解決用戶申訴,到咖啡廳飲料味道不好等問題都有。
“但是這些電子化的先進工具并不能代替面對面的溝通。”專門負責騰訊員工關系的“丫丫”在這方面體會深刻,“負責處理3000人的關系,任務很艱巨。幸虧,我不是一個人在奮斗。”據悉,“丫丫”帶領著一個七個人的小組,分別從企業文化、身心健康、勞動關系、人事手續、戶籍管理等方面協調員工關系。其中,有一位騰訊最年長的“員工”—苑芬蘭女士—員工們給她的昵稱是“芬蘭阿姨”。她原來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臨床大夫,退休后被聘為騰訊的健康顧問,除了解決員工平時的一些頭疼腦熱小毛病,還承擔起心理咨詢師角色。在騰訊辦公室的咖啡廳,經常能看到她在和年輕的員工交流談心。
當然,這些還不夠。每兩周一次的“總辦午餐交流日”,員工可自由報名,通過抽簽選其中12人和總辦成員代表一起吃飯。在騰訊辦公室的每層樓里,都設有一個“總辦信箱”,接受對越過公司規定的“高壓線”的行為的檢舉和投訴。
“我們特別依靠文化的建設,去彌補目前在管理和執行力上的不足。但是文化的建設光靠制度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老板怎樣支持。”奚丹說。
不過,他感到自己非常幸運,因為以馬化騰為首的騰訊老總們,對這項工作都非常支持。有一次,騰訊召開了一次特殊的管理層擴大會議,模擬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把總辦的領導、員工代表以及一些老員工請上臺,對騰訊的文化進行了深層次的探討和闡釋。事后,還把這檔“騰訊文化版”的《對話》節目錄像,并制作成 DVD發給員工。
“領導們站到臺前現身說法,效果比直接的宣傳說教要好很多倍。”奚丹津津樂道。
拋棄辦公室框條文化貴在潤物無聲
4月底,在騰訊位于深圳飛亞達大廈3~10層的辦公室里,每層都有一群帶著新鮮和興奮的年輕人散落進來,他們是騰訊今年剛剛從全國最頂尖的高校招收的春季畢業生,在經過10天的封閉式半軍事化培訓后,現在正式開始他們夢想的QQ之旅。在騰訊今年的招聘計劃中,將有500名像他們一樣的應屆生加入,占新進員工的一半。
“騰訊本身是具備了年輕人氣質的一家公司,80后和70后之間沒有太多代溝。但是,怎樣讓80后更深刻地理解這家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如何讓員工在保持激情的同時,成為勝任的職業人,這是我們面臨的挑戰。”說到這里奚丹掩飾不住他的焦慮。
他必須在潤物細無聲中,把這些內容嵌進80后們的內心深處,而不是像大多數傳統企業所做的那樣,將規章制度張貼在墻上。但是在前臺、過道兩側、甚至大廈的電梯等公共空間都被騰訊充分利用起來。例如,在電梯里就張貼著一組漫畫,提醒員工注意,不要逆向乘坐,出電梯時要向前面的人說“對不起”等等細節。漫畫的主角正是那只可愛的小企鵝。
“80后的年輕人往往都是個性比較張揚的,但往往會忽略他人的感受,他們有時候也會耍一些小聰明,甚至會挑戰規章制度,但本意都是善良的。”奚丹像是在說起自己的弟弟妹妹談到公司的“80后”們,“所以要耐心教導”。
去年,騰訊正式成立了一個跨功能的團隊——“文化委員會”,由馬化騰親自督陣,委員會里也有很多80后,其主要任務,就是讓文化實現規章制度之外的教育。“電梯禮儀”就是其杰作之一。
除此之外,這里經常還可見其他各種五花八門的“行動”和口號,甚至不僅僅停留在文化的層面,而是滲透到業務運作當中。一位“80后”員工告訴記者,他們雖然有時候對一些事情表現得滿不在乎,其實挺“認”這種斗志昂揚的口號,以及設計巧妙的海報,“不管公司要傳達的內容是號召性質的,還是提醒性質的,在莞爾之間,我們就能體會和接受。”
對此,奚丹解釋道,“騰訊的員工大部分是年輕人,所以在管理上不能過于政治化,而要通過比較有意思漫畫,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理解。
但他最關心的,還是盡快壯大公司的中、基層管理者,通過他們來分擔大量細節性的工作。
善用中基層管理者80后需要人對人的關懷
“很慚愧,我雖然屬于80后,但已經是在騰訊員工的平均年齡以上了。”26歲的陳雙華加入騰訊3年,目前是一個業務部門的人力資源經理。像他那樣,在加入公司兩、三年后開始獨當一面的員工不在少數。目前騰訊的管理層平均年齡不超過27歲。
中層、基層管理者基本上都是跑步上崗,有時難免出現不勝任的情況。“奚丹說。接下來,他向記者講述了最近發生的一個故事。
2006年的最后幾天,騰訊公司上下還沉浸在員工大會和圣誕Party之后的興奮當中,奚丹收到了一封讓他頗感意外又十分感動的Email,這封信同時還發給了馬化騰。發件人是一位進公司不到一年的年輕員工,他在信中投訴了自己的頂頭上司—一名基層經理,并且說道,由于對上司的素質很失望,原本已經打算離開騰訊。然而,當他在員工大會上聽馬化騰誠懇地談到創業的心態以及“對人的要求不變”的承諾,心里又升起了最后一絲希望,于是鼓起勇氣給公司高層寫了這封信。
收到這封信之后,奚丹立即進行了調查,證實被投訴的基層經理確實存在不勝任的行為,并對其作了相應的處理,而那位忐忑的新員工也留了下來。
此事不僅讓奚丹以及公司的其他高層看到了溝通的重要性,也讓他深刻地體會到基層管理者的重要性。“公司的決策層可以左右發展方向,這固然很重要,但是當公司變大了,日常的管理最離不開的是基層干部,因為他們是最貼近員工的一層。”他說。
為了幫助基層、中層管理者實現角色轉換,騰訊開始加速完善內部培養機制。目前,騰訊已經制定了一套人力資源儲備體系——“飛龍計劃”和“潛龍計劃”。前者指的是每一年定期培養儲備人才,目標鎖定部門經理、中層經理,后者則面向更寬的范圍。除此以外,騰訊向中層經理提供就讀MBA的機會,以及定期的相關輔導,對基層經理也有相應的培訓課程。
此外,騰訊加強了社會招聘,觸角甚至伸到了海外。6月份,騰訊將把招聘會開到美國硅谷,其中大部分職位的工作地點是在中國。
“但是,目前在很多領域,騰訊走得比較靠前,對人員的要求很高,在國內很難找到合適的人才。”奚丹有些無奈。但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發動公司內部員工攬才的 “伯樂計劃”就是一例。凡推薦的人才被錄用,根據其職位重要性不同,“伯樂”可獲500元~2萬元不等的獎勵。目前通過這種辦法,騰訊吸引到了不少來自微軟、Google等跨國企業的優秀人才。
然而,讓奚丹欣慰的是,更多的年輕人正不斷地在朋友、同學的影響下,被吸附在小企鵝的旗幟下。
“當我們的人數在1000人以下的時候,最難的是如何盡快找到合適的人。當人數過千的時侯,如何在快速增長中保持原有的文化不被沖淡成為了最大的挑戰。而現在,當文化體系相對穩固了,我開始考慮如何幫助公司創造競爭力,如何讓騰訊在5年、10年后仍然保持年輕的創造力”。
奚丹認為,現在才是他加入騰訊以來感到壓力最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