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人為本。日本企業特別重視培養人才,日立前總經理吉山說:“我認為問題不在組織,而在人?!痹谌樟⒐緝炔坑幸环N“人比組織更重要”的風氣,企業用尊重、關懷和信任來溝通員工的感情。為提高員工的技術能力和創造能力,日本企業非常重視對員工的再教育和培訓工作,他們認為“人才開發的利益無窮大”“企業教育訓練投資投入產出系數最大,是最合算的投資”,同時為了激發員工的最大潛能,日本企業設定了多種方式的激勵制度,有物質獎勵,還有精神鼓勵,不僅獎勵員工,還獎勵員工的家庭,公司的相關管理人員對獲獎的員工要打電話或親自登門向員工的家人表示祝賀,感謝父母的培養、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為保證信息暢通,感情溶恰,日本的管理層不是終日在辦公室埋頭工作,而是要經常了解下情,電話約談或面談。據粗略統計,中層管理人員有一半的時間花在參與下層人員的活動上,而高層更是高達60%。良好的溝通成為日本企業凝聚力的粘合劑。
2、顧客至上。日本企業重視顧客的程度恐怕超過任何一個國家,他們認為,顧客是利潤的源泉,是企業生存的基礎,這種理念不是停留在口頭,而是實實在在地體現在行動中。比如去剪頭發,到了理發店,先填寫表格,然后理發師會咨詢你想要怎么做頭發。在你開始剪之前,所有費用都會計算好。所以你剪頭發完全不要擔心會被追加費用。而且頭發做完后的十天內,你還可以去免費修剪和補色。在日本的優衣褲,只要你有發票,甚至你沒有發票,只要寫好你的個人信息,3個月之內就可以無條件退換貨。有沒有吊牌都沒關系,洗了沒洗也沒關系。穿了臟了,多臟都沒關系,你只要說你不喜歡了,就必須給你退或者換。松下幸之助說過:“生意是為服務社會而存在的,而服務的報酬就是得到的利潤。如果得不到利潤,表示對社會的服務不夠,因此,只要服務完善,必定會產生利潤?!?/span>
3、以和為貴。日本吸收了中國儒家思想而形成了自己的倫理道德觀。論語中說“禮之用,和為貴”,日本企業吸收了儒家這一哲學思想。在不少企業中,上級經常抽出時間與下級一起娛樂,企業充分尊重、信任、理解員工,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利用感動讓員工盡心盡責為企業工作。在日本,由于群體意識較強,人們普遍珍視和注意保持群體內部的人際關系的和諧與融洽。日立的“和”,松下的“和親”,豐田的“溫情友愛”等管理思想,就是把“和為貴”的儒家思想運用于企業管理,帶來了企業的穩定和發展。
4、集體主義。若論團結、集體主義觀念之強,當首先推日本企業。日本不推崇個人的表演,而是重視群體的力量。日本企業強調的是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精神,他們把這種團隊精神也滲透到企業文化和管理方法上。如在內部管理上講究方法,采取不過份表揚個人成績,不過份追究個人責任等手段,企業強調的是集團功利,弱化個人意識,為了實現集團功利,員工甚至可以犧牲個人利益。個人的成功主要依靠集團主義,個人對集團的忠誠和獻身精神,而不是靠最大限度的發揮個人的能力。企業與員工結成“命運共同體”,員工與企業之間保持著較深厚的“血緣關系”,從而增強了日本企業的凝聚力和協調力,產生一種群體力量和群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