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每每與企業經營者談論起我的職業,大家都會表達:林琳老師什么時候也來幫幫我們。我知道這是客套,從不當真。但是很多朋友卻說,我太不夠意思了,不夠主動。
事實是,你的企業,你都不急,我急什么呢?況且,即使我投入了我的時間和精力,你不重視,你不配合,結果也出不來啊……
企業培訓咨詢項目的成敗絕對在于經營者的重視與投入,不信,我們一起看三個案例……
2013年度,沈陽一所學校,參與了國家雙十億的教育投資項目,準備迎接示范校建設成果檢驗,師資職業素養培育是非常關鍵的一環,這是我的高校客戶。
負責項目的培訓機構從“京培聯”幾百位老師名錄中找到我,希望我能夠參與該項目,但是憑心而論,學校的TTT項目,來自同一個體制內的,高校教授們博士們豈不更適合?卻原來,校方更傾向于來自企業管理實踐的經驗,因為學生們未來要走向企業,自然要早些對接企業,非常好的經營理念,不再是從校門走進校門的師資選擇策略了,企業實踐更重要,我接了。
于是,4個月的項目籌備后,見到了校方的老師們,最長的教齡是28年的資深老師……我們一起開始了課程研發,試課,教學研討……項目執行了7個月后圓滿結束,滿意度極高。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校領導4次會議,校長對這個項目執行的堅定,對過程和結果的客觀,對顧問團的支持與信任!我評價它:勞身,勞心,勞神的一個項目,于是,個人的成長和收獲也是滿滿的……
2014年度,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完成了第三輪融資:A輪1000萬美金,B輪1000萬美金,C輪5000萬美金。這是我的TMT企業客戶。
說起與客戶的結緣,我一直很好奇——電話直接打進來,邀請我擔綱課程開發項目主顧問!我很驚訝——不了解客戶與不了解客戶需求一樣可怕啊。直到項目啟動之后,我才陸續的知道了原委。
原來公司找了很多TTT圈子里的人,不乏北京、上海的大咖前輩,然而,卻沒相中;后來又到營銷圈子里尋找,卻發現牛人們課程開發是短腿,卻意外的聽到了“林琳老師”的名號;再后來,轉戰到微營銷圈子尋找,再次聽到了“林琳老師”的名號——這個人是誰呢?于是發揮互聯網企業的優勢,網絡搜索后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