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通過模型化與標準化特色各異的理財模式,從業務范圍、單據構成、流程模板、賬表支持、使用步驟與初始余額六大方面研究了商貿經典、商貿倉管、商貿商務、財貿一體和財貿專業五大理財模型的關鍵過程、實現步驟、內部控制與系統實施的關聯性、差異性和遞進關系。
[關鍵詞]理財系統;業務流程;模型化;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F235.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833(2010)02-
網絡經濟的興起,市場競爭主體商業模式與理財模式創新不斷涌現。利用信息技術,對特色各異的理財模式的業務流程進行模型化與標準化,是支撐企業相機調整理財系統,保持與商業模式配比的理財能力之關鍵。目前從財務管理學研究企業理財模式,從軟件工程學研究理財系統開發,從流程再造研究理財系統改進的成果較多。但將財務管理學、軟件工程學及流程管理[1]進行交叉研究理財系統的成果卻很少,尤其是基于成熟度模型[2](CMM)的理財系統研究更是鳳毛麟角。因此,本文借鑒流程管理理念,將財務管理學與成熟度模型予以融合,對IT環境下理財系統業務流程的模型化與標準化進行研究。
一、模型構建理論分析
CMM模型是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軟件所于1987年開始研究,后幾經修訂,于1991年正式發布,最終成為全球推崇的一種軟件評估標準,主要用于評估軟件承包能力并幫助改善軟件開發質量。雖然它側重于軟件生產過程管理及工程能力的評估與提升,但時任加拿大審計長的L.Denis Desautels(1997)通過吸收與提煉CMM模型精髓,提出了一個用于消除現行財務管理體系缺點的框架,為政府各部門在提升財務管理信息質量、更好地為決策服務方面提供指導;并于1999年發布了財務管理能力模型(FMCM,Financial Management Capability Model),該模型將財務管理能力逐步提升的過程分解為五個層級,每一層級中均描述了各部門為了建立有效率的財務管理體系必須達成的關鍵過程域(KPAs,key process areas),從而為財務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一副路線圖。2001年,鄧明然等開始了企業理財系統柔性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對企業理財系統柔性的測度及評價體系以及提高企業理財系統柔性的途徑與方法進行了系統研究。2004年,湯四新等開始對有關會計信息系統成熟度模型進行了研究。本文結合前人成果,將財務管理學、成熟度模型、流程管理相結合,對現代會計信息系統所包含的“獲取/支付過程”、“銷售/收款過程”兩個業務過程[3]進行基于業務集成、過程改進及流程管理的模型化與標準化過程。建立一個包含5個不斷進化的理財系統能力模型[4]:商貿經典管理是初始級模型、商貿倉管管理是基本級模型、商貿商務管理是商務級模型、財貿一體管理是一體級模型、財貿專業管理是優化級模型。其演化對應關系如表一所示。對于企業理財系統能力模型來說,初始級是混沌的過程,基本級是業務松散的過程,商務級是注重商務活動的過程,一體級是財務與業務一體化協同管理的過程,優化級是專家治理的過程。
表1 能力成熟度模型與理財系統模型能級對照表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企業理財系統能力模型
能級
特征
躍遷
能級
特征
躍遷
初始級
無序、混亂
初始級
商貿經典管理、混沌
可重復級
項目管理、過程紀律
有紀律的過程
基本級
商貿倉管管理、業務松散
物流控制的過程
已定義級
過程文檔化、標準化
標準、一致的過程
商務級
商貿商務管理、注重商務活動
商務控制的過程
已管理級
過程可計量
可預測的過程
一體級
財貿一體管理、一體化協同
財務、業務一體化的過程
優化級
引進新思想、新技術,不斷改進
持續改進的過程
優化級
財貿專業管理、專家治理
專家治理的過程
二、初始級模型:商貿經典管理模型[5,6]
(一)業務范圍:主要完成商貿過程購貨、銷貨、調撥、盤點及收付款業務五大環節的管理及賬表的自動生成與稽核。
(二)單據構成:票據流由購貨單、購貨退回單、銷貨單、銷貨退回單、內部調撥單、盤盈盤虧單、收款單、付款單共8類單據構成。
(三)流程模板:工作流由購貨/付款流程、銷貨/收款流程、購貨退回流程、銷貨退回流程、倉庫調撥流程、盤盈盤虧流程共六大流程構成。各流程結構如下所示:
圖1 購貨/付款流程與銷貨/收款流程示意圖
“購貨單入庫”流程登記倉儲實物賬;“購貨單審核”流程登記庫存商品財務賬和往來賬的應付賬款貸方;“購貨單審核”到“付款單制單”之間的虛線表示一對多的非必須經過的生成關系;“付款單審核”登記往來賬的應付賬款借方?!颁N貨單出庫”流程登記倉儲實物賬;“銷貨單審核”流程登記庫存商品財務賬和往來賬的應收賬款借方;“銷貨單審核”到“收款單制單”之間的虛線表示一對多的非必須經過的生成關系;“收款單審核”登記往來賬的應收賬款貸方。
圖2 購貨退回與銷貨退回流程示意圖
“購貨退還單發貨”流程登記倉儲實物賬;“購貨退還單審核”流程登記庫存商品財務賬。 “銷貨退回單驗收”流程登記倉儲實物賬;“銷貨退回單審核”流程登記庫存商品財務賬。
圖3 倉庫調撥與盤盈盤虧流程示意圖
“調倉單生效”流程登記倉儲實物賬。“盤盈盤虧調整單確認”流程登記倉儲實物賬;“盤盈盤虧調整單審核”登記庫存商品財務賬。
(四)賬表支持:商貿經典模型基于八類單據提供56種報表。采購倉儲類4種報表:驗收入庫匯總表、驗收入庫明細表、驗收統計表、驗收統計表(按單據類型出);采購財務類7種報表:采購明細賬、采購匯總表、采購明細表、采購統計表、采購統計表(按單據類型出)、在途物品明細表、暫估物品明細表;采購業務類2種報表:進貨價格對比分析表、采購增減變動分析表;采購稽核類1種報表:驗收/采購/收票/付款情況統計表;庫存倉儲類7種報表:倉庫實物進銷存總賬、倉庫實物進銷存匯總表、倉庫實物庫存分布情況表、庫存實物進銷存明細賬、庫存實物收發流水簿、庫存實物進銷存日報表、庫存實物盤點表;庫存財務類3種報表:存貨總賬、存貨進銷存匯總表、庫存物品明細賬;庫存稽核類1種報表:賬/實庫存稽核表;銷售倉儲類4種報表:發貨出庫匯總表、發貨出庫明細表、發貨統計表、發貨統計表(按單據類型出);銷售財務類8種報表:銷售收入明細賬、銷售成本明細賬、銷售收入/成本/毛利明細賬、銷售匯總表、銷售明細表、銷售統計表、銷售統計表(按單據類型出)、已售待發物品明細表;銷售業務類2種報表:銷貨價格對比分析表、銷售增減變動分析表;銷售稽核類1種報表:銷售/發貨/開票/收款統計表;往來賬款類9種報表:往來賬款總賬、往來賬款明細賬、往來賬款發生額及余額表、收付款匯總表、收付款明細表、采購及付款情況明細表、采購及付款情況統計表、銷售及回款情況明細表、銷售及回款情況統計表;資金狀況類2種報表:資金總賬、資金發生額及余額表;綜合分析類5種報表:通用分析、庫齡分析、物品周轉率分析、保質期預警分析、安全庫存預警分析。
(五)使用步驟:多數系統都將使用過程分解成初始設置、日常使用和期末處理三個步驟。初始設置是第一次使用系統時使用且只能使用一次的步驟,而日常使用和期末處理構成了工作循環的兩大步驟。對于管理跨度和深度比較有限的系統,這種模式比較合適。對于支持流程重組的系統卻未必適合。理由有三:①、漸進式初始化的客觀存在與現實需求;②、代碼初始與代碼維護功能趨同;③、企業規則與業務流程皆具動態性征。故此,本文所指理財系統使用步驟如下。
1、系統設置:主要包括用戶管理、業務流程、企業規則、代碼初始、初始余額五大部分。
(1)用戶管理:主要指操作員新增及授權、對應系統的“人力資源”模塊。
(2)業務流程:主要包括舊業務過程分析與整理(業務過程、崗位設置、票據流動、報表編制、內部控制)、新業務流程設計、單據選用、單據流程設置、單據生成關系設置、單據屬性設置、報表選用、報表格式設計。對應軟件[7]的“流程設計”模塊和各類報表輸出模塊。
(3)企業規則:主要指系統提供了許多用于設置業務操作規則的選項和參數。企業在使用軟件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的管理要求,個性化地動態設置。這些選項的設置,一般散落在系統相關的模塊中。比如關于“我的系統”、“系統選項”、“期間管理”、“成本費用”、“擴展信息”等方面企業運作參數和規則的設置和選擇。對應系統的“系統管理”模塊。
(4)代碼初始:是指第一次使用系統時,為了將企業目前有關人、財、物的各類期初數據輸入系統,必須首先設置的各類基礎代碼。比如:啟始核算期、人員編碼、物品編碼、計量單位體系、倉庫編碼、往來客戶編碼、開戶行編碼等。這些代碼設置主要集中在“期間設置”、“人力資源”、“部門設置”、“客戶關系”、“計量單位”、“物品信息”、“物品屬性”、“倉庫設置”、“幣種設置”、“銀行賬號”、“賬齡管理”、“票據管理”、“功能維護”模塊中完成。同時,這些模塊還提供了相關代碼的維護功能。
(5)初始余額:是指第一次使用系統時,完成代碼初始后,將各類余額資料輸入系統。主要包括實物余額、存貨余額、往來余額和資金余額四類。對應系統的“初始數據”模塊。
2、日常業務:主要包括單據處理、賬表生成、代碼維護、內部管理四大部分。
(1)單據處理:提供了單據的查詢、修改和新增等處理功能。對應系統“我的業務”模塊。
(2)報表生成:報表是企業各種物資狀況及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報表既包含靜態數據,也包含動態數據;既提供直接的數據,也提供智能的分析數據;即能滿足準確性、及時性的需求,也能滿足企業管理規范化的需求。報表以數字向企業管理階層展示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報表主要包括報表格式定義、報表條件設置、報表生成、報表輸出等處理環節。
(3)代碼維護:是指企業在發生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時,牽涉到的人、財、物基礎資料變動的維護。它包括 “人力資源”、“部門設置”、“客戶關系”、“計量單位”、“物品信息”、“物品屬性”、“倉庫設置”、“幣種設置”、“銀行賬號”以及“期間設置”、“賬齡管理”、“票據管理”、“功能維護”等代碼的修改和新增。代碼維護區別于代碼初始的特征是動態維護變化的代碼,而代碼初始是必須首先設置的代碼;代碼維護是經常性工作,而代碼初始則是一次性工作。
(4)內部管理:是日常工作中最復雜的工作,同時也是影響和決定軟件使用效果和使用深度的最主要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基于制度控制與系統控制的計劃與修訂;②基于賬表的檢查與管理,如:三賬(財務、業務、倉庫)稽核、往來稽核、管理指標分析與控制等;③基于單據的檢查與管理,如:單據流程稽核與改進、單據字段控制、單據生成稽核等;④基于人員崗位設置的檢查與控制,如:崗位設置為:會計員、銷售員、采購員、倉管員、質檢員、財務經理、銷售經理、采購經理、倉管經理、總經理,分別不同崗位制訂相應的制單與審批額度控制;⑤基于業務價格與財務成本的檢查與管理,如:物品標準成本稽核與調整、物品成本結轉控制與調整、進價控制、售價控制;⑥基于操作和審批授權的檢查與控制,如:功能級授權、數據級授權、標簽級授權、單據級授權、流程級授權、字段級授權。一般而言,這部分工作應該由企業各部門經理在做好本部門相關工作基礎上站在企業統籌管理的層面對軟件的使用實行全面的計劃和調控。
(5)運行維護:主要包括平臺維護、數據庫維護和應用數據維護三方面的工作。所謂平臺維護是指有效保障硬件平臺、操作系統平臺和網絡平臺的正常運行,數據庫維護是指有效保障和維護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正常運行,應用數據維護是指有效保障數據備份和各類基礎信息代碼的維護。運行維護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軟件系統的順利使用,企業不可等閑視之。
(6)升級控制:主要包括同版本升級與跨版本升級兩種形式,企業應積極穩妥地實施。一般而言,同版本升級對企業影響比較小,因此,企業同版本升級控制比較簡單;而跨版本升級,由于其涉及管理范圍和管理強度的變化,企業應謹慎對待。
3、期末處理:主要包括結束本核算期、返回前核算期、重算本期成本、賬簿余額稽查等處理工作。
(六)初始余額:包括實物余額、存貨余額、往來余額和資金余額四類。其中實物余額是從實物管理的角度,將倉儲實物按實物管理類別、倉儲位置、屬性的不同,進行實地盤點后統計的數量。因此,實物余額只需錄入系統啟始核算期期初的庫存物品分實物管理類別、倉儲位置、屬性的物品初始數量,無需輸入金額。存貨余額是指財務賬薄結存的存貨的初始余額,包括存貨的數量和金額。存貨按存儲的性質不同可分為庫存存貨、委托代銷發出物品、受托代銷物品三種,在存貨余額中將會計賬薄上的結存數量與金額,分此三種存貨方式分別錄入。往來余額用于錄入往來賬款的初始余額,按往來賬款的性質可分為六種:應收、應付、預收、預付、其他應收、其他應付。如果每種往來類別都有部分余額,必須分別往來類別進行初始往來余額的錄入。同時,如果往來賬款采用多幣種核算,還須區別幣種輸入初始數據。往來余額的錄入目的主要是便于在日后的業務核算中,能準確地提供收付款的沖賬數據。資金余額用于錄入企業各對外結算資金賬戶的余額,資金余額主要用于管理企業的銀行存款。往來賬款的沖賬直接從銀行賬號中劃撥,每個開戶行所留有的資金是企業交易的直接依據。幫助企業及時了解企業的資金狀況,便于及時查漏補缺,保障企業的正確貿易。
三、基本級模型:商貿倉管管理模型
(一)業務范圍:在商貿經典模型基礎上增強倉庫管理功能,如:借入、借出及寄存物品的單獨核算與管理。
(二)單據構成:票據流由商貿經典模型的8類單據基礎上外加借入單、借入歸還單、借出單、借出歸還單、寄存單、寄存取貨單、借入轉購貨單、購貨轉借入單、借出轉銷貨單、銷貨轉借出單10類單據,共同組成商貿倉管模型的18類單據。
(三)流程模板:工作流在商貿經典模型六個流程基礎上,增加借入流程、借入歸還流程、借入轉購貨流程、購貨轉借入流程、借出流程、借出歸還流程、借出轉銷貨流程、銷貨轉借出流程、寄存流程、寄存取貨流程十個流程,如圖4所示共十六類流程構成商貿倉管模型的業務流程。
圖4 借入業務流程與借出業務流程
“借入單”、“借入歸還單”完成物品借入業務的管理,其中“借入單生效”流程登記借入物品倉儲賬的增加,“借入歸還單生效”流程登記借入物品倉儲賬的減少;借入轉購貨單、購貨轉借入單完成借入業務與購貨業務的轉換管理,其中“借入轉購貨單生效”流程登記借入物品倉儲賬的減少和庫存物品倉儲賬的增加,“借入轉購貨單審核”登記庫存商品財務賬的借方,“購貨轉借入單生效”流程登記借入物品倉儲賬的增加和庫存物品倉儲賬的減少,“購貨轉借入單審核”登記庫存商品財務賬的貸方。“借出單”、“借出歸還單”完成物品借出業務的管理,其中“借出單生效”流程登記借出物品倉儲賬的增加,“借出歸還單生效”流程登記借出物品倉儲賬的減少;“借出轉銷貨單”、“銷貨轉借出單”完成借出業務與銷貨業務的轉換管理,其中“借出轉銷貨單生效”流程登記借出物品倉儲賬的減少和庫存物品倉儲賬的增加,“借出轉銷貨單審核”登記庫存商品財務賬的貸方,“銷貨轉借出單生效”流程登記借出物品倉儲賬的增加和庫存物品倉儲賬的減少,“銷貨轉借出單審核”登記庫存商品財務賬的借方。
圖5 寄存業務流程
“寄存單”、“寄存取貨單”完成寄存物品管理業務,其中“寄存單生效”流程登記寄存物品倉儲賬的增加,“寄存取貨單生效”流程登記寄存物品倉儲賬的減少。
(四)賬表支持:商貿倉管模型基于十八類單據提供60種報表。在商貿經典模型提供的56種報表基礎上,外加庫存倉儲類4種報表:借入物品進銷存明細賬、借出物品進銷存明細賬、寄存物品進銷存明細賬、自有物品進銷存明細賬。
(五)使用步驟:商貿倉管模型在使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借入、借出以及寄存業務的流程設計與報表設計,其中借入轉購貨單與借出轉銷貨單的使用是做好借入、借出業務處理的關鍵。
(六)初始余額:由于借入、借出以及寄存物品涉及倉儲期初余額的錄入,因此,在錄入實物余額時應區分各庫存形態的庫存物品。其中,庫存實物指某個時點企業存放在不同存貨點的庫存物品實物。注意,庫存實物其實就是某個時點企業盤存的庫存實物,它對物品的所有權不加以區分,只要在企業的某個存貨點上就是企業的庫存實物。也就是說它包括寄存物品、借入物品、自有物品,但不包括借出物品;借入物品指企業為了某種特定的經營目的而借入的物品。物品所有權屬于外單位,但為本單位所使用,日后將要與外單位辦理歸還或結算手續;借出物品指企業為了某種特定的經營目的而借出的物品。物品所有權屬于本單位,但為外單位所使用,日后將要與外單位辦理索回或結算手續;寄存物品指存放在某存貨點,但企業無通常意義上的與所有權相關的管理、控制權的物品。物品所有權屬于外單位,也不被本單位使用,日后外單位將領走的物品。自有物品指可供企業自由支配的物品。是計算項,無須錄入,系統自動計算匯總。
四、商務級模型:商貿商務管理模型
(一)業務范圍:在商貿倉管模型基礎上增強業務管理功能,如:詢價過程、采購訂單、報價過程、銷售訂單的管理及賬表的生成與稽核。
(二)單據構成:票據流由商貿經典模型的8類單據和商貿倉管模型的10類單據基礎上外加詢價單、采購訂單、報價單、銷售訂單4類單據,共同組成商貿商務模型的22類單據。
(三)流程模板:工作流在商貿經典模型和商貿倉管模型的十六個流程基礎上,增加詢價流程、采購訂單流程、報價流程、銷售訂單流程四個流程,共二十個流程構成商貿商務模型的業務流程。外加的各流程結構如下所示:
圖6 采購詢價、采購訂貨與傳統購貨流程的集成與銷售報價、銷售訂貨與傳統銷貨流程的集成
“詢價單”完成采購詢價業務,其中“詢價單咨詢”表示向供應商發出詢價請求,“詢價單回復”表示供應商已答復詢價請求;“采購訂單”完成采購訂貨業務,其中“采購訂單生效”表示已基本確定采購意向,“采購訂單審批”表示已通過內部審批;“詢價單回復”到“采購訂單制單”之間的虛線表示多對一的非必須經過的生成關系;“采購訂單審批”到“購貨單制單”之間的虛線表示一對多的非必須經過的生成關系?!皥髢r單”完成銷售報價業務,其中“報價單報出”表示回復客商詢價請求,“報價單受理”表示客商已接受報價;“銷售訂單”完成銷售訂貨業務,其中“銷售訂單生效”表示已基本確定銷貨意向,“銷售訂單審批”表示已通過內部審批;“報價單受理”到“銷售訂單制單”之間的虛線表示多對一的非必須經過的生成關系;“銷售訂單審批”到“銷貨單制單”之間的虛線表示一對多的非必須經過的生成關系。
(四)賬表支持:商貿商務模型基于二十二類單據提供95種報表。在商貿倉管模型提供的60種報表基礎上,外加35種。采購采購類10種報表:采購訂單執行情況表、采購訂單執行結果表、采購明細賬(按訂單出)、采購匯總表(按訂單出)、采購明細表(按訂單出)、采購統計表(按訂單出)、采購匯總表(按詢價單出)、采購明細表(按詢價單出)、采購統計表(按詢價單出)、詢價價格對比分析表;采購稽核類1種報表:購貨單與采購訂單稽核表;庫存倉儲類4種報表:庫存實物批次進銷存明細賬、組裝物品組件列表、組裝物品預計組裝數量表、組裝物品組件需求表;庫存財務類1種報表:存貨批次進銷存明細賬;銷售銷售類12種報表:銷售訂單執行情況表、銷售訂單執行結果表、銷售明細賬(按訂單出)、銷售匯總表(按訂單出)、銷售明細表(按訂單出)、銷售統計表(按訂單出)、銷售匯總表(按報價單出)、銷售明細表(按報價單出)、銷售統計表(按報價單出)、報價價格對比分析表、銷售返點匯總表、銷售返點明細表;銷售稽核類1種報表:銷貨單與銷售訂單稽核表;綜合分析6種報表:本量利分析、按訂單預測庫存、按訂單預測資金、市場價格波動分析、新增淘汰物品分析、新增淘汰客商分析。
(五)使用步驟:商貿商務模型與商貿倉管模型的使用過程基本一致,只是注意報價與銷售訂單的銜接、詢價與采購訂單的銜接以及訂單與其它單據的銜接與稽核。
(六)初始余額:商貿商務模型與商貿倉管模型的初始余額管理完全一致。
五、一體級模型:財貿一體管理模型
(一)業務范圍:在商貿商務模型基礎上增強財務與業務一體化控制與管理功能,如:將購貨過程拆分為驗收與采購兩個獨立的過程,將銷貨過程拆分為發貨與銷售兩個獨立的過程,增加發票管理功能,增加估價入賬和估價沖銷的自動與手工處理功能,增加業務單據經處理后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并傳遞到財務軟件的功能,增強有關財務、業務一體化控制手段及賬表輸出。
(二)單據構成:票據流由商貿經典模型的8類單據和商貿倉管模型的10類單據和商貿商務模型的4類單據基礎上外加驗收單、驗收退還單、采購單、采購退回單、發貨單、退貨單、銷售單、銷售退回單、銷售發票、采購發票、估價入賬單、估價沖銷單12類單據,共同組成商貿一體模型的34類單據。
(三)流程模板:工作流在商貿經典模型、商貿倉管模型、及商貿商務模型共計二十個流程基礎上,增加驗收/采購流程、采購發票流程、發貨/銷售流程、銷售發票流程、估價入賬流程、估價沖銷流程,共二十七個流程構成財貿一體模型的主要業務流程。外加的各流程可以與原有流程及新增流程間集成使用,其典型集成流程如下所示:
圖7 購貨過程分解成驗收/采購過程的集成業務處理
詢價過程和采購訂單過程與商貿商務模型一致,并且,采購訂單流程可與“驗收單制單”流程相銜接?!膀炇諉稳霂臁钡怯泜}儲實物賬,“采購單審核”登記商品財務賬,“采購增值稅發票審核”登記發票賬,“付款單審核”登記往來賬。
圖8 銷貨過程分解成發貨/銷售過程的集成業務處理
報價過程和銷售訂單過程與與商貿商務模型一致,并且,銷售訂單流程可與“發貨單制單”流程相銜接?!鞍l貨單出庫”登記倉儲實物賬,“銷售單審核”登記商品財務賬,“銷售增值稅發票審核”登記發票賬,“收款單審核”登記往來賬。
圖9 估價處理流程
估價處理流程可以分成自動估價和手工估價兩種處理流程。通常,用戶只要在核算期期末進入采購信息/財務類/暫估物品明細表啟動“自動暫估入庫處理”。此時系統會根據當前暫估物品明細狀況自動產生本核算期的“機制估價入賬單”和下核算期的“機制估價沖銷單”。如遇特殊情況,用戶亦可手工填制“估價入賬單”和“估價沖銷單”進行暫估業務處理。
(四)賬表支持:財貿一體模型基于三十四類單據提供124種報表。在商貿商務模型提供的95種報表基礎上,外加29種。采購財務類5種報表:采購明細賬(按發票出) 、采購明細表(按發票出) 、采購匯總表(按發票出) 、采購統計表(按發票出) 、采購未收發票物品明細表;采購稽核類3種報表:采購單與采購訂單稽核表、驗收單與采購訂單稽核表、采購單與采購發票稽核表;庫存稽核類4種報表:采購/驗收稽核表、銷售/發貨稽核表、采購/驗收稽核表(按生成關系出)、銷售/發貨稽核表(按生成關系出);銷售財務類4種報表:銷售明細賬(按發票出)、銷售匯總表(按發票出)、銷售明細表(按發票出)、銷售統計表(按發票出);銷售稽核類3種報表:銷售單與銷售訂單稽核表、發貨單與銷售訂單稽核表、銷售單與銷售發票稽核表;往來信息類1種報表:往來發票發生額及余額表;采購單與付款單對賬類2種報表:采購單與付款單稽核表、采購付款對賬單;驗收單與付款單對賬類2種報表:驗收單與付款單稽核表、驗收付款對賬單;銷售單與收款單對賬類2種報表:銷售單與收款單稽核表、銷售收款對賬單;發貨單與收款單對賬類2種報表:發貨單與收款單稽核表、發貨收款對賬單;綜合分析類1種報表:帳齡分析。
(五)使用步驟:財務一體模型與商貿商務模型的使用過程大致相同,只是更應注意業務與財務之間的異步操作與同步處理、財務三級賬與財務總賬間的合理差異與平衡稽核。
(六)初始余額:加強實物余額與存貨余額的稽核,允許合理的差異,推薦啟用系統時手工調整差異,以賬實平衡啟用系統為佳。
六、優化級模型:財貿專業管理模型
(一)業務范圍:在商貿一體模型基礎上增強委托代銷和受托代銷的各類特殊業務專項處理。
(二)單據構成:票據流由商貿經典模型的8類單據和商貿倉管模型的10類單據和商貿商務模型的4類單據和商貿一體模型的12類單據基礎上外加委托代銷發貨單、委托代銷退貨單、委托代銷結算單、受托代銷收貨單、受托代銷退貨單、受托代銷銷貨單、受托代銷銷貨退回單、受托代銷結算單8類單據,共同組成商貿專業模型的42類單據。
(三)流程模板:工作流在財貿一體模型的二十七個流程基礎上,外加委托代銷業務專項流程、受托代銷業務專項流程,各流程可以與原有流集成使用,典型流程如下所示:
圖10 委托代銷業務流程圖
委托代銷業務通過委托代銷發貨單、委托代銷退貨單、委托代銷結算單3類單據共同完成。其中,委托代銷發貨單與退貨單反映委托代銷物品的接受與入庫;委托代銷結算單反映委托代銷物品的銷售實現。
圖11 受托代銷業務流程圖
受托代銷業務通過受托代銷收貨單、受托代銷退貨單、受托代銷銷貨單、受托代銷銷貨退回單、受托代銷結算單5類單據共同完成。
(四)賬表支持:財貿專業模型基于四十二類單據提供129種報表。在財貿一體模型提供的124種報表基礎上,外加5種。庫存財務類3種報表:委托代銷物品明細賬、受托代銷物品明細賬、受托代銷物品結算賬;銷售財務類2種報表:委托代銷物品明細表、受托代銷物品明細表。
(五)使用步驟:使用步驟與財貿一體模型相似。應將重點放在如何加強委托代銷或受托代銷業務的流程管理與報表設計上。
(六)初始余額:注意存貨余額分成庫存商品、委托代銷發出商品和受托代銷商品三大類分別錄入。換言之,財貿專業模型將委托代銷發出商品和受托代銷商品納入財務核算,實現“借入物品”與“借出物品”的財務、業務一體化統一管理。
七、結論
一般而言,一個系統可以視為一個IPO系統[8],即由輸入(Input)、處理(Process)、輸出(Output)三部分組成。然而,本文所指軟件系統[7]卻將處理過程分化為兩個子過程:流程及規則設置子過程和數據處理子過程。商貿經典模型是一種比較傳統的模型,各流程間聚合度低,基本上模擬了企業現有的主要業務流程,系統業務范圍聚焦于經典物流環節。業務處理過程簡單明了,與手工方式相比幾乎毫無差異,企業轉換輕松,上手快。商貿倉管模型是在商貿經典模型基礎上增添了若干倉庫管理特殊功能而形成的?;旧蠞M足了企業對物品倉庫不同管理形態的需求,這些管理形態的增加是由于業務復雜度的增加,但在物流發生的同時,財務核算與管理上并不要求做同步的處理。因此,是一種業務與財務流程間聚合度低的模型,也可以解讀為聚焦于業務與倉儲控制,而相對放寬財務實時監控的模型,特別適用于哪些業務收發平凡,而財務定期結算的企業選用。商貿商務模型是在商貿倉管模型基礎上增添了若干側重商務過程管理的特殊功能而形成的。基本上滿足了企業對商務過程管理的需要。因此,商貿商務模型是一種關注商務過程管理的模型,特別適用于需要加強商務過程管理的企業選用。財貿一體模型是在商貿商務模型基礎上通過流程再造集成若干業務與財務的單到單對應處理來增添財務與業務的一體化管理與控制程度。因此,是一種業務與財務流程間聚合度高的模型,也可以解讀為聚焦于業務與財務的一體化控制,特別適用于要求財務對業務進行深度管控的企業選用。財貿專業模型是在財貿一體模型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流程再造集成委托代銷與受托代銷業務,從而實現“借入物品”與“借出物品”的財務、業務一體化統一管理。因此,是一種業務與財務流程間聚合度極高的模型,也可以解讀為聚焦于業務與財務的完全一體化控制,是財貿一體模型的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在企業實際構建理財系統時,切忌照搬照抄,亦可根據企業現狀分析與控制重點,選擇若干模型中適用流程來構建流程,并不斷調適。因為本文所指模型化與標準化過程采用了離散的表述方式,事實上,這些過程更是一個連續演化的過程。
[參考文獻]
[1]Michael Hammer.Beyond Reengineering: How the Process-centered Organization is Changing Our Work And Our Lives[M].沈志彥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79-80
[2]卡耐基梅隆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Th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Guidelines for Improving the Software Process[M].劉孟仁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9-13
[3]Hollander,A.S..Accounting,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Business Solutions[M].楊周南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1999:208-337
[4]湯四新.企業理財能力成熟度明細性構造模型的建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5(12):34-36
[5]湯四新.企業理財商貿經典管理模式的業務流程標準化與軟件實現分析[J].財務與會計,2009(8):45-47
[6]湯四新,莊明來.銷售循環中會計業務流程再造模型之比較[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3):52-65
[7]湯四新.金三門數字智能網企業管理軟件(2004SR08761)[DB].國家版權局,2004
[8]汪一凡.會計信息系統原論[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