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的高度決定影響力。無論是高端、高效還是高附加值,關鍵就在于站在足夠的高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和影響力。
首先是經營往高端走。高端的價值就在于以“高端”思維統籌企業的經營。從滿足高端需求出發,企業的經營應該是從低端走向高端,即從事高端的產業或在相對低端產業往行業的高端(即價值鏈的上游)走。以占領技術與人才高地為先機,在核心技術的獨占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保有上強化企業競爭力,實質上是企業搶占市場先機,在充分與完全競爭之前獨占市場資源。企業具備這種創新市場的能力,無疑是高端的絕對概念。
高端同時是一個相對概念,能夠超乎一般水平和基本要求,在粗放式經營之外,進行的深加工和精加工,從而充分挖掘資源的價值,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就是相對于低端的高端化。高端也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技術進步了,今天的高端可能就是明天的大眾化。因此,企業必須以持續的創新創造技術和管理上的高端,通過產品的創新實現產品附加值的更新和提升,以穩定和提高市場的占有率。
物競天擇是人類社會的生存法則,追求利益是市場經濟的客觀現象,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就是要“嫌貧愛富”。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產品和銷售等競爭因素趨于同質化,再好的產品也有它的生命周期。模仿無處不在,創新和超越是市場永不衰竭的動力。從市場細分、客戶細分中找到產品和服務的定位往往是企業成功的先決條件。從這層含義來說,居高端產業也有低端化的風險。如果產品定位不準確,經營低端和管理低效,必然也會出現高端中的“大排檔”。
高效可以從多個定義來理解和詮釋:高效益、高效率、高效能等等。前兩個定義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高效益強調的是企業經營和管理活動所產生的符合企業意志和個人要求的成果,即工作的結果導向。高效率是指達成的結果與使用的資源之間的投入產出關系。無論是對整個社會還是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可供支配和利用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企業內部的管理工作也都是在約束條件下開展,強調效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能體現的是資源的深度利用,價值的深度挖掘,即在其它資源不變的情況下,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消耗更少,浪費更少,創造更多收益;效率的第二個解釋,是指在單位時間里實際完成的工作量,更多的是在保證工作質量下的工作完成的速度,即事情的進度能按設想的計劃進行。
高效能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綜合體現,體現了數量與質量的統一、功效與價值的統一,即綜合評判消耗的資源是否正常。深圳某區政府曾提出過一個“效能倍增”計劃:“凡是有利于加快工作進度、提高效率的措施,都可以大膽創新探索,敢闖敢冒、敢為人先,特事特辦。要下決心打破常規,敢于摒棄條條框框,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這種提法對于企業來說同樣有借鑒意義。
或許,你的企業目前還未陷入危急存亡、不變即死的困境,但請不要忘記:在可能出現的危機來臨前,登上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新競爭高度,會讓你獲得未來致勝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