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益至講壇的小編,歡迎大家閱讀本期益至講壇的內容。我們歡迎工廠企業帶著問題來參與我們每周六開展的免費精益研討沙龍。
- 1 -
在工廠企業的生產管理工作中,提高生產效率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因為同樣的投入,在高效的生產運作下,能夠產生更高的效益回報。所以在工廠企業中導入精益生產管理,我們都是從減除浪費開始。陳曉亮老師認為,要實現精益生產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就是減少必要的浪費和消除不必要的浪費。
- 2 -
我們在減除浪費的推進改善方法中,有作業改善、設備改善、布局改善,等多種方法。今天小編我就圍繞作業改善的內容進行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幫助。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是,所謂作業改善就是為了使“物”順暢流動的改善方式。這里面就包含了將人與設備的工作分開,消除設備的動作浪費和改善設備使作業更加容易進行等工作。
我們通過進行作業分析工作,可以有效的提升作業效率。作業分析,顧名思義就是把所有涉及員工作業的環節進行分析,這個更注重的是主作業環節,就是你的公司產生直接價值的作業環節。進行作業分析首先要掌握一些知識:
第一、七大浪費。包含動作的浪費、庫存的浪費、搬運的浪費、過渡加工的浪費、不良品的浪費、等待的浪費、在制品的浪費。
第二、人體工程學。手指、手腕、小臂、大臂、轉身、移動、彎腰等活動的經濟性原則。
第三、自動化技術。什么樣的作業可以轉化成機器自動化作業,人機結合自動化作業。
第四、節拍測時方法。要搞明白如何對作業作業內容進行測時,并對測量的數據進行有效的整理。
第五、作業平衡。如何實現線平衡的方法,基礎的ECRS原則,計算線平衡率的方法。
- 3 -
在進行作業分析工作時,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一些手法進行:
1、現場寫實,就是把現場實際作業的情況進行整理,這里要制作寫實的臺賬,確定寫實的方法,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是攝像法+現場作業觀察法。寫實的時候不僅要記錄現實情況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發現現實情況的問題,并思考可以改善的方案。
2、作業分析表是進行作業分析的最有效工具,作業分析小組根據現場寫實數據和視頻對作業環節進行分析,找出不合理的作業環節,并討論如何進行改善,確定改善優先級,明確改善計劃。
3、生產線平衡即是對生產的全部工序進行平均化,調整作業負荷,以使各作業時間盡可能相近的技術手段與方法。目的是消除作業間不平衡的效率損失以及生產過剩。 生產線平衡是一門很大的學問,生產線平衡直接關系到生產線的正常使用。生產線平衡指南主要包括生產線平衡的相關定義、生產線平衡的意義、工藝平衡率的計算、生產線平衡的改善原則和方法。改善后的作業重新ECRE,并考核線平衡率。通過這一系類的改善,線平衡率會提高,生產節拍會降低,由此也就會提升生產效率。
4、作業浪費的消除。智慧的工作與單純的動作,在生產現場,物品的放置、搬運和尋找等動作都不能產生價值,它們只能稱之為單純的動作,和產生價值的工作是不同的。在一般企業里,像這種不產生價值的浪費動作在整個生產中占到70%。智慧的工作在生產過程中能夠產生附加價值,提高效率,減少浪費;降低工時與偷工減料,在導入豐田生產方式的時候,會經常聽到影響產品品質的傳聞,這是因為混淆了降低工時和偷工減料的概念。降低工時是指在生產制造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動作浪費。偷工減料是指沒有做應該做的事。
5、5個WHY,在生產現場,僅僅依據5W1H(When、Why、Where、Who、What、How)從事物的6個方面進行提問是不夠的,還需要反復追問為什么,不斷深入,最終找到真兇。例如:當一臺機器不轉動了,你就得問:為什么機器停了?為什么超負荷了呢?為什么不夠潤滑?為什么吸不上油來呢?為什么磨損了呢?
6、系統效率提升,執行順流生產。亂流生產,在亂流生產方式中,以設備為中心進行布局,在工序繁多的情況下,由于不清楚制造順序,在產生不良時不能夠及時找出原因。順流生產,在車間內部以工序流程為中心進行布局,物品按照工序不停地在流動,即使產生了不良品,也能及時發現不良品產生的時間、工序及原因的生產方式。
7、制造業面臨著多品種、小批量、短交期的壓力,傳統的批量生產已經不能適應市場需求。一個流生產指從來料到成品,每道工序只有一個工件在流動,并且整個加工過程始終處于不停滯、不堆積的流動狀態,減少過程中的在制品,使浪費、偏差、不合理無處躲藏。
- 4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大家對如何做好作業改善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們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覺得此文讓你小有收獲,別忘了轉發朋友圈哦~
在廣州地區的企業家朋友歡迎您帶著問題來參與我們每周六開展的免費精益研討沙龍,想參加的朋友,可以在百度直接搜索“益至咨詢”就能找到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