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產業的供應鏈多么的長,其針對某個企業來說其實他主要面對的是供應商和客戶。所有很多企業都把工作重心放到了自己的客戶那里和自己的供應商那里。首先要講的是這樣作是正確的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我們對整個供應鏈也要有所了解,因為他對我們也是有間接影響的。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機,照成很多原材料的價錢大幅度的下降。當時我國的機加工企業在11月份的時候認為我國的鋼材價格已經降到了鋼價的低谷,所也大量的企業采購建立庫存。后來鋼材繼續降價直到2009年的3月份,很多企業照成了很大的損失。再講一個案例:我們知道對于空調等白色家電,他們的生產模式是采用冬天生產夏天大量的銷售的方式經營的。那么去年也就是2008年我們都知道金融危機到來了,原材料價格大量的下滑,在很多企業采取了減產、清庫存、裁員的方案進行應對。其后果是短時間內如果需求量猛增企業將無法滿足供應。所以在去年的冬季原材料很難購買,當時格力空調采購原材料失敗照成格力原材料庫存遠不夠生產需要。但是卻為格力空調在2009年的銷售旺季爭取大的利潤埋下了伏筆。2009年時銷售行業最不景氣的一年,市場大量萎縮。但是到了2009年的上半年原材料價格大量下降,這是格力空調抓住機會購買了大量的低價原材料。他們因此生產出來比同行業低300元左右的空調,他們采用降價兩三百的方式搶占市場。格力空調因此大獲全勝,在其他同行備受煎熬的時候格力空調喜獲豐收。通過講這幾個案例就是要說明兩點:第一,要了解供應商的生產狀況;第二,要了解行業原材料的狀況。
對于很多企業都有這樣的壞的思想在危害著企業的發展,但是很多明星企業集團已經意識到這種思想的危害。企業經營十大危害:
危害思想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與我何干。
危害思想二,客戶是上帝,他說怎樣就怎樣。
危害思想三,媳婦熬成婆,把苦傳出去。
危害思想四,只掃自家門前雪,獨來獨往闖天下。
危害思想五,同行是冤家,搞死一個算一個。
危害思想六,有錢了就要吃好的住好的穿名牌,形象地位第一位。
危害思想七,三頭主意占山為王,山頭利益高于一切。
危害思想八,一切圍繞降成本經營,成本是企業的公害。
危害思想九,要想準快就要建立大量的庫存。
危害思想十,低廉多售利潤高,搶市場先降價。
今天對十大危害不進行一一講解了,只是對其前五大危害進行講解。前五大危害是圍繞供應鏈提出的,所有此文章只講解前五大危害。看來這十大危害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我們的企業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這個世間沒有那個人是完美的,同樣也沒有那個企業是完美的。豐田生產模式是世界企業的學習榜樣,所有的企業家都知道豐田生產模式就是精益生產的范本。豐田生產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培養自己的人才滿足客戶的需求進行不斷的持續改善。企業要發展就一定要改善,就像一個人要想進步發展就一定要學習和奮斗。其實前五大危害思想就是我們現在企業對待供應鏈的思想。
危害思想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與我何干。
很多企業都有這樣的思想當企業的產品都賣給產品制造上游客戶或者分銷商的時候,當貨款到賬的時候就會認為生產銷售結束。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思想,正確的是最終產品變成商品到達消費者的口袋中。這樣的企業才能有一個正確的市場預測和評估,進行正確的生產計劃排程。有很多企業更本就不管產品和零件的市場需求空間的變化,只是接到了訂單就做或者按照前一年的銷售情況制定今年的生產計劃。還有的供應商制造企業他們沒有自己的生產計劃部門(即使有也是擺設),整個生產計劃完全按照客戶的要求和預測來完成,這種做法非常危險。首先企業要做到:
男女平等,我愛我家。
雖然東西已經離開企業,但是只要沒有順利的賣到客戶的手里。作為企業方就有義務去負責,提供能力所及的幫助。如果是零件供應商就要在零件的成本、快交、準交、品質上進行提升,降低銷售競爭壓力。我們知道現在企業客戶都會一級對一級的進行成本降低下放,很多企業形成了硬指標如每年成本降低5%等等。如果對于企業能夠主動去降低成本,那么成為優秀供應商是很容易的事情了。有很多企業會說我們的客戶對我們的要求不高,那么請問有誰會嫌棄錢呢?而且設想一下你的客戶銷售業績不好,你們的日子會好過嗎?如果你們的客戶日子過得很好而且還有擴產,你們的日子又會是什么樣子的?鴻海國際集團大家都知道,他是作供應商起家的而且現在的事業部多半還是扮演著供應商的角色。佛家有一句經典的話:“舍得,舍得,先有舍后有得,舍多少得多少。”那么對于那些生產成品的企業也是同樣,你們要做的事情不是如何把貨物塞到分銷商的口袋里,而是如何幫助分銷商銷售產品讓他們獲得更高的利潤。分銷商有錢了我們才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這個我想不用我來進一步講解了吧。我們知道在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代,單槍匹馬闖關東是可以的。靠著一個人的奮斗大家的配合獲得利潤是你個時代的特點,但是對于現代團隊建設已是新時代的要求了。光靠一個企業自身的團隊也是不行的,而是要靠整個生產供應鏈系統的團隊合作。從個人個體戶到企業團隊的打造,現今能夠取勝的是生產供應鏈的團隊建設情況。案例:我們在東風汽車做項目的時候,東風變速箱廠的銷售額多年來一直處于下降趨勢,直到近幾年不斷的處于虧損狀態。當時我們做項目的時候提出幫助他們將銷售額翻一翻,而且我們也實現了。當時是這樣的他們是國有企業生產銷售服務不到位,銷售商有很多問題因素照成他們不敢大規模的銷售東風的變數箱。我們了解了銷售商的銷售痛以及同行業的問題。于是我們通過解痛方案幫助供應商,具體方案在此不做詳細的講解了。幫助銷售商銷售產品是我們的義務,讓我們生產的產品服務好是我們的責任。
危害思想二,客戶是上帝,他說怎樣就怎樣。
對于現代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很多企業都在競爭中淘汰掉。對于企業來說失去了顧客就等于失去了利潤,失去了老顧客就等于失去了根據地。很多企業為了讓客戶滿意,一味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和要求,最后使得客戶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當然這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但是有很多企業就是在客戶的錯誤要求下,走向了虧損和消亡的道路。這也許就因了那就老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這里我講一個案例給大家看:我在前邊講過現代企業的管理發展趨勢將是對企業內部的團隊合作建設提升到對供應鏈的團隊合作建設上來。很多企業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對自己企業導入先進的管理模式或者管理系統,就要求供應商也必須完成導入工作。首先我要講的是這樣作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知道每個企業他本身的價值流是不同的,那么同樣的管理模式或者管理系統的導入也是有所不同的。我們國家企業發展的歷史不長而且企業都是在短時間內大規模的發展起來的,其實很多企業的年齡都在10到3年之間。對于這樣的企業他們自身的很多問題都沒有搞明白,而且他們自身的改善是否正確也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考驗。鄧小平和毛主席都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就遇到過這樣的現象:(在此不提企業的具體名稱,以XX代替。)我國最大的摩托車制造商XX,他們導入了精益生產方式于是乎他們選擇了22家供應商要求他們必須在一年之內導入精益生產。我們知道對于上游企業也會就是生產成品的企業來說他們主要的生產是裝配。我們也知道對裝配生產進行精益生產模式的導入時非常容易的,而且他的價值流式很有特點的。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是,精益生產的最大特點是持續改善,然后通過持續改善的結果的大小來降低生產中的在制品。對于這種大規模的成品制造型企業來說,通過投入大量資金的方式實現是完全有資本的。他們有一家供應商XXX被摩托車制造商XX評為精益生產改善最佳供應商,而且讓其他供應商去參觀。我在這里負責任的講一下,簡直就是一場鬧劇。他們的改善我當時也去看了,投入將近2000萬但是產能基本沒有任何提升。只是對一些設備進行更換和增加,而且他們的整個現場就像一個展覽館,看板對于精益生產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東西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只是參觀用的道具而已。大家知道精益生產在日本最好的制造企業也需要建立兩小時的庫存,他們還在繼續的持續改善中。我們中國的企業連最基礎的5S的基礎管理都還沒有做好,就忙得去搞LP。而且我們知道對于5S在企業中的導入一般也需要半年的時間(這個時間已經很緊張了)。搞精益生產只給了一年的時間,簡直是笑話。如果對于企業來說那些墨菲(異常點)沒有通過持續改善的方法解決掉的話,盲目的導入而且進行苛刻的要求是很容易出事故的,因為那些墨菲就好像是海洋中的暗礁,當沒有除去的情況下企業這只大船盲目的駛入是一定會出事故的。當然我不反對對供應商進行同樣的改善,但是我反對沒有邏輯的胡來。當大型企業已經進行改善后,他們的供應商一定也要進行改善。這一點是不用懷疑的了!但是我們要明確的是他們的改善目的是什么,是我們的什么需求需要他們對什么進行改善。每個企業都有他特有的特點,改善一個企業就是在改善一個系統,作為系統是按照因果關系等邏輯基礎構成的,對其改善也一定要按照邏輯進行。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特有的價值因果關系圖,其改善只要圍繞我們的需求進行改即可。而且很多改善沒有必要十全十美,下邊一組數據來說明此問題。
某企業產能提升方案:
對于以上三個方案我們因該選擇哪一個呢?很顯然要投資第一個是沒問題的,但是投資第二個和第三個方案我們就要考慮一下了。還是那就話了解客戶改善后需要我們對他們的那些方面進行支持,先期需要支持到什么程度。我們知道企業改善無非就是對:產能、生產前置期、品質合格率、準交率,生產效率(成本)這方面的改善而已,需要支持的也大致是這些方面。其實對供應商的改善也是為了讓供應鏈更加堅固穩定,如果不能正確的引導改善反而適得其反。總之正確的思想應該是:團結就是力量,穩定是發展的硬道理。
危害思想三,媳婦熬成婆,一代傳一代。
對于我們國內的很多企業來講客戶不是上帝,因為上帝愛世人。上帝會呵護我們照顧我們,他愛我們我們愛他。而客戶是婆婆,我們是媳婦。客戶對我們的要求越來越苛刻,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講理。我們知道世界上的最有錢的人中有一多半是以色列人,他們大多是信仰猶太教和基督教。在圣經中有這樣的話:“你怎么審判別人,別人就這樣審判你。”我們要了解客戶的需求,正確的引導滿足客戶的需求,強調一下是主動的這樣去做。對于我們的供應商我們不能把那些差的客戶的做法遺傳到我們對我們的待供應商的方法中去。像好的學習你會不斷的進步,像壞的學習永遠沒發展,像好的看起我們會有目標,像壞的對比我們會越來越差。客戶直接與我們的生產起點相關聯,他們的波動就會給我們的生產帶來波動。一個企業生產被搞亂無非是這三個方面:一是,供應商沒有按照我們的生產計劃供應原材料;二是,生產過程中生產計劃出現問題或者生產出現問題;三是,銷售部門亂給客戶進行承諾。所以把供應商作為自己的兒女一樣保護好,是我們消除第一條混亂的首要工作。利潤主要還是要像市場要,而不是像客戶要利潤。對于一條供應鏈不光要堅固穩定而且還要和諧。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于企業間的距離也被拉的越來越近。一個產業鏈中有很多供應鏈相互交錯纏繞在一起,那一條生產供應鏈維護的好他們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就強。
對待供應商我們要培養而不是一味的去要求,何況我們國家的供應商越往底層其生產狀況越是問題很多。對于企業的改善不可以急,企業改善是持續改善的過程。市場競爭的過程不如說是實力的競爭過程。光是我們自身實力的提升是完全不夠的,最重要的是整個供應鏈的實力都提升了。就像一條鐵鏈,決定其強度的是其最弱的環。對于一個供應鏈也是同樣的決定其強度的也是其最弱的環節。比如說我們要降低價位來奪取市場的市場占有率。降價相應的伴隨著降成本,這個時候就是對供應鏈進行考驗了。好的供應鏈降價其供應商依然可以賺到錢,但是對于那些差的供應鏈來說將會有大量的供應商停止供應,即使供應也是在賠錢。賠錢就意味著要倒閉,倒閉就意味著供應鏈出現不穩定。所以我們有義務幫助我們的供應商進行改善,絕不是盲目的要求,是幫助不是要求。如果我們搞死了我們自己的供應商,只能是對我們自己的損害。當然我不反對正常的淘汰機制,但是供應鏈要穩定。我們之間的關系絕不是婆媳關系而是父母關系。總之正確的思想是:父母子女一家親。
危害思想四,只掃自家門前雪,獨來獨往闖天下。
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和世界一盤棋的發展趨勢,金融危機等一些異想不到的問題將不斷的影響著我們的各個企業。遇到了這種大家都遇到的空難的時候我們作為企業家將如何應對。我們知道人類是典型的群居動物,互相依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日戰爭的時候我們全國都一致對外,最后我們就是靠著那些落戶的武器戰勝了了敵人。團結可以取暖御寒,我們知道當人們圍坐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產生遠高于一個人的時候的熱量。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之間的熱量在互相傳遞,他的散失要比一個人的時候要慢很多,熱量就這樣不斷的聚集起來。我拿金融危機來舉例:金融危機最大的危害就是市場波動大,而且是出于跌多漲少的狀態。接單生產是企業最頭疼的問題,在平時接單生產很正常。但是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接了單后很有可能客戶很難到時候兌現付款,或者客戶違約退化的機率也提升了很多。近期可能市場有所好轉但是在金融危機階段人們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所有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又快速的降低。在這個時候很多企業選擇沒有把握就不做,有把握在作。我們知道金融危機本身已經使市場大量的萎縮,在這樣的選擇訂單市場將會有很多被遺失。首先是原材料的購買問題,是在原材料價格直降的時候大量買進能還是用多少賣多少呢?對于我個人認為抓住機會大量買進最好但是如果他還降怎么辦。我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會比別人的貴,那我們將如何抉擇?我們可以找一些同行一起購買原材料,一般對于任何行業我們要買原材料的時候我們的同行在這段時間基本也要買原材料。我們要幫助我們的同行如果我們的同行在這次危機中失敗了,我們的整個供應鏈將受到大的沖擊。我們的客戶生產銷售出現問題,我們誰都過不好日子。在不丟失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情況下去給以我們的同行以幫助。如我們的同行缺乏原材料我們可以把我們多余的原材料借給他用。當然我們知道金融危機本身也有他的機會在,如果你有實力對產業中的一些同行進行吞并,那就可以選擇一些是否借著這次機會擴大企業規模。但是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那就請幫助你的同行。供應鏈的健康是因對金融危機的最佳手段,供應鏈一旦被損害了或者被毀壞了我們誰都掙不到錢。總之:掙錢不光要掙今天的錢還有掙明天的錢。
危害思想五,同行是冤家,搞死一個算一個。
同行是冤家對于我們中國來說也是一句古話了,一直傳承到今天可見他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那么我們的同行是冤家嗎,是冤家的假設前提是什么?假設兩個企業:
1, 他們的產能相差不大;
2, 他們的客戶50%以上相同;
3, 兩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基本一樣,換句好說他們的生產狀況基本一樣。
我們在看足球比賽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如果兩個對的實力相當那么至一定是一場很有看點的足球比賽。如果是中國隊和巴西隊踢比賽看不看都一樣了,因為結果是沒有懸念的。勢均力敵的企業間存在一定的白熱化競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我們的能力已經遠遠的高于我們的同行的時候我們去打擊他消滅它給我們帶來的無非是供應的壓力。換句話說同行之間有競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破壞供應鏈的穩定。如果你能夠取代他在供應鏈中的地位,這種淘汰取代是可以接受的。總之:進化取代是關鍵,行業優化是趨勢。
那么在供應鏈中我們互相應該是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一家人的角色,客戶于供應商是父母子女角色,供應商于客戶之間是子女和父母的角色。父母有義務指導愛好子女,子女有義務提父母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