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臨近,粽子成為應節食品,各式各樣的粽子早早地開始在各種攤點出現。但近日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安全中心最新的粽子抽檢結果顯示,有不法商家在粽子里添加非食用防腐劑“硼酸”。據悉,硼酸以及硼砂都不是食品添加劑,那么,我們如何遠離這類毒粽?平常我們吃粽子時又有哪些講究呢?讓我們請教營養師。
1.不法商家在粽子中添加硼酸或硼砂有什么作用?食用這類產品有何危害?
2.消費者可否鑒別并遠離含硼酸或硼砂的毒粽?
3.平常我們吃粽子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飲食健康問題?
A1: 硼酸是工業原料,添加硼酸是為了讓粽子更勁道、放得時間更久,防腐和增加彈性效果好.硼酸具有積存性,連續攝取會在體內蓄積,影響消化酶的功能,導致食欲減退、消化不良,抑制營養物質的吸收,嚴重的會刺激人的胃部,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A2:消費者在選購粽子時,從外觀上很難分辨,只能依靠檢測手段。
A3:建議消費者第一:粽子應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于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粽子最好在兩餐之間吃,如果做不到,中午吃為宜。由于粽子不易消化,老年人、兒童、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不適合多吃。第二:粽子不宜作為一餐當中的惟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較快。如果多吃些蔬菜來配合,吃粽子之后就不會有這么強的饑餓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