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泛舟、竹靈精怪、金蟬脫殼……這些新穎的菜名,其食材竟是蝗蟲、竹蟲、蛆蟲之類。2013年12月01日,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了一場昆蟲宴,數百學子前來嘗鮮,50余斤昆蟲被“一掃而光”。活動主辦方介紹,舉行這場宴會并非是為了美食,而是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人學會正確認識昆蟲。對于食用昆蟲的相關知識,還是讓我們請教鄭育龍營養師吧。
1.昆蟲有何營養價值?哪些昆蟲是可以食用的?
2.食用昆蟲是否健康安全?
A1: 昆蟲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而且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具體老說,昆蟲的蛋白質含量相對較高,其含量有的高達50%—70%,而大米蛋白質的含量不足10%,肉類只有20%左右。以竹蛹、蜂蛹、無菌蠅蛆、蝗蟲、竹蟲等都可以食用!
A2::食用昆蟲在于是否安全,不少昆蟲是家養并非來自野生,這些蟲子蛋白質含量高,公眾盡可放心吃。老廣們愛生吃蠅蛆等昆蟲完全沒問題。而對于養殖業大規模使用蟲類養家禽和水產品,衛生部門需要繼續跟蹤評估對人類健康影響。
A3:建議大家吃昆蟲要注意區分,主要是要注意區分野外捕捉的蟲和家養蟲。經常吃的蜂蛹、水蟑螂、竹蛆(竹樹蟲蛹)、蠶蛹等等目前多為人工飼養,接觸農藥很少,可以放心吃。而野外捕捉的昆蟲則不然,需要注意來源,尤其是農業昆蟲,這類蟲子主要包括地下害蟲、蝗蟲、水稻害蟲、禾谷類害蟲、棉花害蟲、蔬菜害蟲、水果蟲,由于接觸農藥,吃時需要特別小心。有些人吃昆蟲會過敏。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