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前七識的作用是能熏能緣,第八識是前七識所熏所緣,所以有所藏義。第七識恒定執此識中的見分為我,而為它所愛,所以有我愛執藏義。
佛教“八識”理論,是最高、最徹底的宇宙、人生真相的學說,揭示了一切生命“生、老、病、死”的真相。
另外,對于疾病的載體——人體,不同的醫學理論也有不同的看法。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由三寶:“精、氣、神”構成,這“三寶”充足、和諧、平衡,人體就
健康,否則就生病。
西醫理論認為,“人是機器”,人在本質上與山河大地等外在物質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比較復雜一點而已,只是一部復雜的機器,本質上還是機器,不承認“精、氣、神”等學說,更不承認佛教的“八識”理論。
佛教理論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人體是自己“心識”在六道中的“應報身”,人體是“身、心、靈”三位一體的存在。這里的“靈”即“心”,不同于中醫理論“精、氣、神”所說的“神”,更不同于西醫理論的“心理”。
佛教的因果律,深刻、徹底地揭示了疾病的原因:人心的三毒:“貪、嗔、癡”。
佛教“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博大精深理論,打造了佛醫理論的精髓——病由心生,病從心滅。
佛教是生死解脫的學說,是最徹底的生命理論,佛醫的目標,是拯救眾生超越三界、解脫生死,這是中醫、西醫無法做到的。
二、佛醫是最智慧的醫學
1、身、心并治,以治心為內在目標,以治身為外在目標,這是佛醫的最基本特征。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基本上都只治療身體,很少有“心”的成分。中醫、西醫的目標都是治療身體疾病,而佛醫則不僅要治療疾病,更注重的是消除疾病的根源:業力、業障。
2、“內學”特征,這一點與中醫類似,與西醫的“外學”完全不同?!皟葘W”就是向身心內部求索、研究的學問,“外學”就是向身心外部求索、研究的學問。由于“內學”的方法,中醫形成了“精、氣、神”理論,佛醫形成了“身、心、靈”理論,而西醫則是病菌、病毒學理論,物理、化學、生物等理論。
3、整體生命觀。中醫和佛醫,都是把人體看成一個整體,是一個系統觀念,而西醫則是分門別類,分科分目,局部、片面地去分析人體的疾病規律。
4、自愈理論。西醫基本忽略或不承認人體自身的自我醫治功能,認為疾病靠外在的**直接醫治,治療的重點是殺毒、殺菌;中醫和佛醫都認為,疾病可以依靠人體自身的愈合功能治好,**和其它手段只是激活、激勵自身的愈合能力。佛醫和中醫的不同還在于使用“心藥”——慈悲與智慧,可以不用外在的**。
5、自我治療。佛醫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可以不需要外在的醫生,外在的**,自我治療,自我康復,這和中醫、西醫是完全不同的。
6、佛力加持。當誠心懺悔業障,誦經念咒時,可以感應道交,獲得法界力量的支持,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感應,從而消除業障、離苦得樂。
三、佛醫是最完整的醫學
西醫的最大特點是“臨床醫學”,都是研究睡在床上的病人,而對于“預防醫學、康復醫學”,并沒有表現出突出優點。而佛醫是非常完整的,既是“預防醫學”,又是“臨床醫學、康復醫學”,佛醫最強調的是“預防醫學”。佛門有言:“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佛菩薩所做的就是防微杜漸,在“因”上下工夫,告訴眾生因果的道理,讓人戒惡從善,離苦得樂,往往在“因”上就把病排除了,就防止了疾病的開花結果,釀成苦果。這方面,佛醫比中醫、西醫做得最徹底、最完整。
四、佛醫是最上等的醫學
中國有“上醫治未病”的說法,早在1500年前,藥圣孫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提出了“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這一論述充分強調了預防醫學的重要性。佛醫“治未病”的理論比中醫完善、徹底,和西醫相比,更是顯得無比優越,所以,佛醫是“上醫”、“大醫”。
歷史上有一個公案,秦國有一位神醫,名叫扁鵲,他不需要把脈,只是看看你的神情,馬上就知道你的病。扁鵲有一次為齊桓侯(桓公午)看病,他對桓侯說:“你現在有病了,應該要吃藥。”桓侯講:“我那里有病,我身體很
健康,身強力壯的,那里有病?”再過一段時間,這扁鵲一看,這病愈來愈深了,扁鵲就跟桓侯說:“你的病以前是在皮膚上面,現在是到皮膚里面、血管里面去了,要趕快醫治喔!”桓侯說:“我那里有病?我沒有病?!痹龠^一段時間,桓侯知道自己病重的時候,去找扁鵲,扁鵲已經不在了,桓侯就病死了。
原文如下:
史記卷一百五: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焙笪迦?,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被负钤唬骸肮讶藷o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后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閑,不治將深?!被负畈粦?。扁鵲出,桓侯不悅。后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焙笪迦眨负铙w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负钏焖?。
這個案例說明“上醫”的重要性。
五、佛醫是最廣義的醫學
中國傳統
文化中,還有“大醫治國、中醫治人、小醫治病”的說法,按這個說法,佛醫則是“大醫”,佛陀是“大醫王”,佛陀醫治的不僅僅是人體疾病本身,還醫治社會、人心,帶領眾生脫離生死苦海,是很廣義的醫學,不是像西醫那樣,是很狹義的醫學理論。
佛醫的最終目標,還不是象中醫、西醫只是治療身體的疾病,而是解脫生死,超越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