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充滿變數的全球經濟大環境讓整個制造行業面臨著挑戰,國內甚至國外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不斷縮小的利潤空間、人力資源成本不斷擴張等問題開始不斷絞盡企業家們的腦汁。制造業企業如何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制造業企業如何做好成本控制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從目前制造行業企業的現狀來看,原始的成本控制以及管理方法很難在新時代支撐成本戰略,因此成本控制方法的一些創新改革尤為重要。
制造業企業的日常運行環節必將伴隨著成本的產生,以前原始成本控制往往關注于對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造成了對于產品從設計、采購、銷售等流程的關注不夠。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以生產為導向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經難以迎合當今制造業企業發展的形勢。這種情況下主要會突出以下一些問題,我們來看一下。
1、設計環節的成本控制問題
產品的形成源于設計團隊的研發設計,是成本控制的關鍵點。設計階段成本控制常見的問題:
設計人員經常性的不能把產品的功能與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很好的做結合,忽視了產品流向市場的最終目的——被市場所接受,帶來經濟效益。造成了產品看似功能趨近完美,但是不被大眾所認可,導致設計成本無謂的浪費。
設計人員不能把產品成本考慮周全,只是看中產品的表面成本,不注重潛在的成本,比如產品的運輸、儲存、包裝等等,造成最終附加成本過高。
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往往為追求新潮而忽略了成本問題,實際上很多產品是能夠利用現有設計以及相關設備來實現,不需要一次性的更新一些主要的功能和研發設備,導致成本浪費。
2、采購環節的成本控制
采購人員一提到成本控制,往往覺得控制采購成本就是盡量降低采購價格,并以此為業績考核,結果實際情況是不但沒能真正減少采購成本,反而造成了采購質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加,致使材料被迫不得不返工,最終還是造成了采購浪費。
企業往往認為采購成本控制是單一的采購部門的職責,沒能實現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沒有采購上下游部門的一同參與,光靠采購部門一個不能實現真正的成本控制。
與供應商的合作不充分。制造業企業在控制采購成本的時候,只是一味的壓低采購價格而不考慮供應商的利益,現實后果往往是削減了供應商的利潤。更嚴重的后果是如此一來,大多供應商純粹是為了短期合作,并沒有達到一種雙贏的局面,尤其是企業可能既沒有得到長期穩定且價格合理的貨源,而且還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庫存積壓,增加企業成本。
沒有形成對于采購部門人員成熟的評價和激勵機制。目前制造業企業對采購人員往往重視不高,缺乏公正有效的采購績效考核標準。同樣,對于供應商也只是從質量管理的角度進行審核,而沒有真正建立一個供應商數據庫來進行管理以及科學的評價體系。損失了與信譽良好的供應商進行戰略性的長遠合作的關系。
3、生產環節的成本
不得不說,制造業企業對生產制造階段的成本控制關注相比其他階段較多,但還是有一些問題的。一般制造業企業將產品的制造成本分為料、工、費三部分,且成本控制的重點在對于原材料的控制。不能合理的利用原材料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如不加以利用邊角料而直接丟棄等等。另外,企業在生產效率的把控上往往做的不好,生產效率低下,單位時間內的生產成本太高等,造成這些問題往往是由于缺乏對員工進行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此外,在各項費用上的管控也往往做得不夠,基本都是參照經驗主義,不夠準確。
4、銷售服務環節的成本控制
企業生產出的產品最終是要面向市場的,也就是銷售階段的形成。企業往往為了提高營銷服務的質量而忽視了成本控制?,F實后果是花費大量成本卻沒有帶來應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