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生產系統對企業競爭力的影響程度,生產系統的競爭能力可以分為四等:缺乏競爭力,競爭對峙,具有競爭優勢,世界級制造系統。下面分別予以闡釋:
一、缺乏競爭力。缺乏競爭力的生產系統它的產品在性能、質量和成本方面都達不到用戶的滿意水平。這類企業的管理狀況是,管理者不懂得生產系統與產品競爭力之間的內在聯系,只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生產以外的競爭手段方面。在生產管理上是被動的應付各種突發事件,滿足于消除生產環節中的矛盾,還沒有意識到改造生產系統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二、競爭對峙。競爭對峙是指企業產品基本滿足用戶需求,有一定的競爭能力,在市場上可以與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抗衡,保住自己的市場占有率。這類企業的生產系統達到本行業的平均水準,管理者比較重視制造技術的作用,注意技術更新,能進水行業內的發展趨勢,不斷開發新產品,更新就設備、舊技術。不過企業并未將生產系統視為競爭的重要資源。
三、有競爭優勢。具有競爭優勢是指企業在市場上對競爭對手有領先的優勢,這優勢表現在產品已超過用戶的基本要求,使用戶感到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滿意,具有蠃得訂貨的優勢。這類企業的管理這對生產系統的重要性有深刻認識,認為它能夠為企業的競爭優勢提供巨大的支持與保證,將生產戰略列入企業經營戰略的一部分,生產系統的建設已納入生產戰略的指導之下,其結構和運行機制都由戰略目標驅動。
四、世界級制造系統。世界級制造系統的產品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深受用戶信賴和推崇。這種優勢來源于企業所擁有的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生產系統。目前,一般認為CIMS和JIT是當今僅有的兩大世界即制造系統。企業要達到這個水平,要求企業上下特別是管理者對生產系統在企業中的作用有清醒的認識,要認識到一個高效且有效的生產系統是使產品具有強大競爭力的關鍵資源。在實踐中,要樹立其生產系統功能(成本、質量、柔性、交貨速度)的改進適用無止境的信念,要不斷創新完善,帶動其它職能部門協調發展。企業達到這種境界的重要標志是,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的界限模糊了,企業的整體目標突出了,企業整體上的協調性增強了。從現有的世界機制造系統來看,CIMS主要是在電腦集成制造思想的指導下,大量采用電腦、數控機床等先進設備,使用資訊集成管理技術,實現對全企業資源有效使用,從而達到這個水平的。而JIT則是在“徹底消除一切浪費”,“為用戶提供他們所真正想要的產品”的思想指導下,依靠全體員工的主人公精神,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不斷改進管理方法,完善系統結構,同樣也達到了這個水平。這是原有的JIT的含義(準時化生產)已不能涵蓋世界級制造系統的豐富內容,所以該稱為精益生產方式(Lean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