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豪言壯語,曾讓我們充滿信心地對待所面臨的一切困難,但就管理問題而言,我要說:“天下無易事,需要細心人。”
世人在行事中,大抵受兩種情形之累:一種是畏而難之,故不敢做;一種是輕而易之,故不屑做。所以,渴望成功者多,而結緣成功者少。所有偉大的戰略家最先承認的一個事實是“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任何了不起的英雄最后承認的一個事實是“一己之身是渺小而可憐的”。
其實,難與易是事物的一體兩面,故老子說“難易相成”,并強調要“圖難于其易”。但在當今心浮氣躁的時代,我更要強調“天下無易事”,這樣更符合老子所說的“難之,故終無難”的思想。因為人們把小事看得太容易了,看作細枝末節,所以就輕而視之,不屑于做,或者做也是淺嘗輒止,不愿意把事情做細、做透,結果難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現象,不見本質;只見孤立的事物,不見內在的聯系。這種錯誤的思想導致了我們只能夠在膚淺的層面及粗糙的水平上,不斷地重復,而不是通過細致而韌性的努力,不斷地提高。我強調重視細節的用意,就在于此。
《細節決定成敗》出版后,其受關注和歡迎的程度遠遠超乎我的想象。難道,古今中外早已知道的“細節”,真的讓今天的中國人那么著迷嗎?我想細節背后一定隱藏著更為深刻的內涵。正是基于這樣的想法,我對細節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對什么是細節、細節何以決定成敗以及如何做好細節等問題作了探討,力圖揭示細節背后所隱藏的秘密。展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就是我對細節問題的最新認識和研究成果。
我想,關注和重視細節的人們,有理由為自己感到高興。因為,細節真的不是 “細枝末節”,而是用心,是一種認真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只要用心,我們就會看到細節,看到細節背后事物的內在聯系,就能夠做好細節。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做細有限度,而用心無止境。
事情是否做細是有標準的,而標準不是隨意定的,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以及自身的能力來確定,故做細是有限度的,要把細節納入整個管理系統中來思考它的度。而用心則不可止于細節,要看到細節背后的東西,看到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把握事物的實質和發展的基本規律。所以,中國古人在“見小曰明”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明者,察于未象,視于無形”的要求。
遵循細節的規律,我認為做好細節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即:
以系統作保證;
以標準謀細化;
以數字達精確;
以專業臻卓越;
以持續求精進。
但本書并未按這個系統來展開,只是根據我本人的實踐經驗,談了做好細節的一些方法。要側重于實際操作性,正如梁漱溟先生所言:“從感觸而發為行動,從行動而有心得,積心得而為主見,見梁漱溟著《中國文化要義》1949年版自序。從主見更有行動……如是輾轉增上,循環累進而不已。”而按照該理論的系統操作部分,我將在《精細化管理》系列圖書中陸續向大家介紹。
從《細節決定成敗》開始,我就致力于推進中國精細化管理事業,一方面進行精細化管理方面的培訓講座及顧問咨詢,一方面在咨詢、實踐的基礎上繼續研究,并陸續推出《精細化管理》系列圖書。我希望能夠借此實實在在地提升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更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管理者能夠不屑地對我說:“汪中求,你別再啰唆了!我們精細化管理的水平,已遠遠超過你所期望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