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加入WTO、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企業面臨更加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迫切需要學習新的管理知識,提高管理能力。而EMBA正是這樣一種因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滿足廣大中高層管理人員需求的管理教育項目。
讀EMBA,在中國高層管理人員群體中正在成為一股潮流,全國EMBA報名和入學人數逐年增加,比如北大1999年EMBA學員有90人,2000年達到150人,2001年為188人,3年內增加了108%。中歐國際工商學的EMBA是中國最早的項目,1995年的招生規模只有42名,現在已經達到每年480名,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EMBA項目之一。在這個群體中,民營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也呈明顯上升趨勢,交大EMBA學員中,來自民企的高層管理人員近20%。
交大EMBA首屆學員主要是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也有一些政府官員,來自的行業按比重大小依次為電信與信息行業、制造業、金融或投資服務、醫藥或生物化學、房地產或建筑等;職位為董事長或總經理占56%,副總經理占26%。所在公司總資產在1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超過20個,10億元至100億元的超過40個。用"老板班"來稱呼EMBA的學員,并不為過。
這些已貴為老板級的人物,為什么還要來交大充電?李途純大學畢業后在商海拼搏了20年,深感有限的知識水平已跟不上企業發展的要求。他認為,企業負責人及時更新知識特別重要,可以影響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物有所值
從EMBA中,民營企業老總究竟得到了什么呢?
1988年離開國企自主創業的上海競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建賓目前正在就讀交大EMBA課程,剛學了半年,他就感覺收獲良多。他說,中國私營企業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如果說前一個階段可以靠創業者個人的能力和魅力來立足市場,憑經驗、憑感覺進行決策的話,今天就不同了。EMBA可以讓你掌握先進的、系統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實際上許多東西以前也在運用,但是被教授一總結,就有恍然大悟之感,將來決策時就會有更多的理性。
已經完成交大EMBA的高天樂則是邊學邊用。他覺得以前經營企業系統性和前瞻性不夠,EMBA正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他說讀了EMBA中的綜合管理課程后,啟發特別大,回公司后,他馬上就提出:集團要實現三大轉移,抓一個重點,這"一個重點"就是抓人力資源管理。
課堂之外收獲多
相對于MBA,EMBA市場的熱度要高得多。從表面上看,EMBA課程和MBA課程似乎區別不是很大,那么為什么收費高出3到6倍的EMBA反而更吸引民企管理層?原因在于EMBA的產出要遠大于MBA。
首先,EMBA的師資力量更強,他們自己必須有過親身的實戰經驗,學員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更實用、更先進、更前沿的東西;其次,MBA的學生職位可高可低,而EMBA的學員必須是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他們做同學,意味著你的人脈資源庫的升級。其次,MBA主要講授模擬案例,EMBA則更強調學員之間的互相學習和溝通,一批高素質管理人員在一起進行思維碰撞無疑對你的啟發幫助更大,這就好比你請到了一個高級的咨詢管理公司幫你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