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師說》開篇語:“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韓愈被尊為中國文圣,《師說》篇更是編進了中學教材。但是,很多人卻沒有真正的領悟。
首先,大家都明白名師出高徒,卻少有人愿意不斷地拜師學藝。《西游記》里的孫悟空雖然是個神化人物,可是其拜師學藝尋求長生不老的決心和勇氣令人欽佩,為尋名師甘冒漂流過海失去生命的風險,最終學會七十二變化。為求真正的長生,成佛,甘拜唐僧為師,最終修成正果。雖是小說卻不無道理。而現實生活中,多是好為人師者,往往已經以為自己知道太多,不再愿意拜師,喜歡對別人說教。其實,現在拜師的方式太多了,可以是閱讀一本書或者看一套光碟,也可以是聽一次講座或課程。關鍵在于我們是否還真想要學習,真正的學習是為了突破自己,獲得新的標準和結論,不再重復自己,重復過去,為了能夠到達新的高度。
其次,老師最重要的是“傳道”,而不是單單的傳授技藝。現在普遍的人們都在追尋一種技巧或者說方法,以作為謀生的手段,本無可非議,好在有普遍的傳統道德規范的約束,大體能夠安居樂業。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傳統道德的理解誤區以及新規范的漠然無視,往往釀成慘劇。這就是為什么接受多年教育的大學生殺死同學(馬加爵事件),企業白領殺妻再跳樓自殺(上海文化花園清華苑跳樓事件),留美博士機場吻別造成紐瓦克機場關閉6小時而被捕(留美博士蔣海松機場吻別事件)的深層次原因。
所以,當我們企業或個人為達到自以為是的成功而忽略了最原點的“道”時,其實是不斷遠離我們的目標,在短期的眼前或許有短暫的輝煌,最終將灰飛煙滅!
在大學生就業困難,貪官巨賈紛紛墜落的背后,我們看到的其實還是“傳道”問題,當意志品德出現問題的時候,所有的表象成績都是不名一文的,甚至說經不起任何的風雨!
究竟要學什么?一切皆要回到原點,回到品德教育上來。在我們小學教育的時候就講到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還是第一位,這不是務虛,是真正夯實的基礎。這也是為什么,現在黨和國家的教育從“五講四美”再到“七不規范”,再到“八榮八恥'',越來越要回到原點。“五講四美”要求的境界比較高,屬于大學要求,“七不規范”是對普通市民的基本要求大概屬于中學要求,可是再到“八榮八恥'',比如其一的“愛國為榮”幾乎就類似于要求幼兒園或者小學低年級的同學唱“我愛北京天安門”了!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新疆發生的打砸搶事件其實就是典型的達不到小學要求的表現!如此可見,建設和諧社會就是真正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