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經濟形勢與就業市場走勢及建議
優立取人才咨詢公司總經理 上師大人力資源研究所長張培德
盤點2010年十大國際新聞:朝鮮半島危機居首、美國匆匆結束伊戰、維基揭秘“投下核彈”、歐洲多國債務危機、海地發生7.3級地震、美俄爆發間諜大案等等;2010年國內十大時事新聞: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青海省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舉世矚目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隆重舉行、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長征三號丙火箭把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國超級計算機跨入世界領先行列等;即使分析2010年的中國車市十大新聞:豐田向中國消費者道歉、吉利18億美元正式收購沃爾沃、長安PSA聯姻、廣汽三菱聯姻、東風汽車和臺灣裕隆集團正式簽署合資合同、直到排位第十位的比亞迪·戴姆勒合資電動車所產生的關鍵詞為“新能源”……
從以上2010年彎彎曲曲走過的路程,我們仿佛看到了即將展望在我們前面的2011年全世界、全中國的經濟形勢和整個社會所著力關注的問題,同樣也可對大學生和就業者在2011年的就業形勢作出有用的估量和分析:
經調查,2010年高校畢業生規模為630萬,2011年為660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約30萬,加上歷屆沒找到工作的人數約為150萬左右,2011年將創下歷史最高。為此,許多專家認為,在目前的經濟形勢及通脹預期下,2011年就業形勢更嚴峻……
但是,我們認為:2011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應該是喜多憂少。與往年相比,2011年企業的招聘數應比去年大幅上升,薪酬也會普遍提高。由于2011年歐美國家將仍被經濟危機所籠罩,而中國市場的繼續擴大將伴隨著世界能源的緊缺,中國部分傳統的生產制造業將會受到限制,但新能源產業會特別受到重視,并將在各行業中脫穎而出;法律、金融人才需求明顯回暖,技術類的理工科人才的需求將非常大。
特別是,在目前經濟形勢及通脹預期下,中國將從過去靠外國投資和外銷的單向的外傾經濟模式轉變為內外相結合的雙向經濟模式,也即,中國已從原單純依靠制造業的大國、低價外銷的大國在2011年后(包括2011年)將轉變為向外投資和兼并大國、以及內銷大國。
這是因為經歷了2010年,盡管時代的車輪已經進入新年,但2011年依然會有不少西方國家未擺脫金融危機,還急需要外來資金,而正好中國的多余資金可以幫助他們。同時,由于人民幣升值,國內用工成本提高,更多國人和企業愿意到國外投資。另外,由于國際上的壓力,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以及我國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國政府將通過擴大內需拉動內銷。因此,我認為,2011年的GDP會繼續保持在8%-10%之間,甚至2011年的GDP有可能會超過10%,有的地方甚至會達到11.5左右。
由于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和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結果我們將會發現幾個特殊情況:
“金磚四國”,由于南非的參加,現已改為“金磚國家”,將來會有更多的第三世界和發達國家參加。由于金磚國家地位的提升,金磚國家將與8國集團或20國集團同步指導世界經濟。特別是中國隨著兩岸問題的逐步解決,將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和提高中國在許多世界性組織、特別是經濟性組織的話語權和領導權。
因此,2011年的內外相結合的雙向經濟需要,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在就業方面將呈現九大熱門形態:
◎過去一些不起眼的專業或根本就沒有的專業,比如虛擬空間、宇宙開發、網絡市場、網絡安全、軌道交通、危機公關、國際談判、環境保護技術、諜報開發與管理專業將浮出水面;
◎隨著對HR開發與管理(包括人才培訓、職業生涯規劃、人事外包、人才派遣、獵頭中介、人才科學測評等)的重視,一種強化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從人事管理、HR管理提升為SHR管理)已成為可能;
◎隨著企業戰略經營模式的逐步加大,戰略型新興行業受到追捧,戰略型管理人才和戰略性(比如,能源、環境、航天、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將倍受親睞;
◎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涉外的國際性人才,比如危機管理人才、國際談判人才、國際法律法規人才、國際金融人才、國際貿易人才、跨國開發與管理人才將供不應求;
◎同樣由于內外相結合的雙向經濟的需要,國內外旅游市場旺盛所需要的旅游賓館管理人才、土木工程、建設建筑開發與設計人才、房地產開發與管理人才、文化創意人才、文化產業開發與管理人才、影視文化人才、動漫畫設計人才、都市文化和現代傳媒人才穩步發展;
◎網絡開發人才、軟件工程師、游戲工程師、市場營銷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會出現搶手;
◎由于我國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國民對理財的認識的加深,特別是在經過了金融危機之后,金融專家、銀行家、信用社和商業銀行管理、貨幣流通所需的信用卡管理人員更為吃香;
◎世博會的成功引發了創新人才、商務策劃人才的緊缺;
◎但國內影響面最廣的還是爭當公務員為最大熱門。但對于大學生畢業生或研究生來講,研究生的需求量目前總體比本科生大。
在大學生找工作比原來想象的非常嚴峻的就業形勢普遍有所好轉的的情況下,不同職業群體依然應該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因為企業招聘人員的經驗和門檻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后,企業用人更加謹慎,管理的水平也比過去大為提高;至少在HR部門中以非HR專業為主的現象已經減少。由于HR部門和企業中高層領導以及非人力資源部門經理的管理水平和用人水平的提高,對于“濫竽充數”、“掏漿糊”員工的識別和監管更加專業。
這里要感謝現代測評技術的提高和普遍使用,它使得企業識別和使用人才有了科學依據。獵頭中介公司、特別是“立體”獵頭公司因為擁有了“柔性模式”和“照妖鏡”兩大法寶后,使得原有單向式的、訂單式的、平面式的人才中介提升到三向式的、全方位的、立體式的人才中介方式成為可能;由于立體中介徹底解決了用人單位的心理常模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它不僅保證了企業“快速”、“精準”、“高效”、“可持續”找到能勝任崗位的合適人才;而且也使傳統的“2T”人事管理階段、或崗能匹配的“2P”HR管理階段提升為“2C”戰略性HR管理的新階段。“立體”獵頭中介的誕生不僅解決了富士康“N”連跳出現的”2C”問題,而且也解決了習近平同志提出的對干部“德”如何考的問題。
時代在前進,形勢在發展。展望2011年,我們國家將更加成熟。面對著目前的經濟形勢及通脹預期下,我們建議:
第一,無論是大學生,還是專業人員以及其他求職者一定要記住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克服“本領恐慌”,扎扎實實掌握真本事,光憑“文憑”不能代表“本事”,關鍵是能否勝任,工作能否到位。要抓住各種機會,一要學好知識、二要接觸社會、三要提高能力。
第二,我認為,大學生必須要知己知彼。首先,要了解自己,我到底從哪里來?我有什么特長?我喜歡什么?到底適合做什么?其次,一定要了解自己將要從事的行業、或企業。企業到底做什么的?企業要往哪里發展?其前景如何?只有根據自己的特點、喜好、專長,才會使自己輕松快樂產生績效,而對于企業也可減少招聘和管理成本。在這里,特別要強調,不顧自己自身條件,盲目“搶”崗位,結果不僅害了自己,而且也害了企業,另外也攏亂了整個就業市場和人才市場。
第三,對于上海的大學生或就業者,特別需注意,不要過分強注重區域,應適當考慮企業的潛力。好幾次有中國500強企業推薦給上海幾家大學,由于該單位在蘇州,盡管條件相當不錯,可是許多大學生拒絕的理由就因為不在上海。
第四,許多大學生普遍把“工作穩定”放在第一位,缺少一種拼打、奮斗精神。特別是不顧自身條件,寧可放棄自己原來的專業,拼命去考“公務員”,也不問一下,自己的個性、興趣、專業是否真的適合“公務員”工作。
第五,求職者或大學生至少應該對自己將要去應聘的崗位或職位有所了解。不能連自己將要應聘的職位該做什么都不清楚,而去盲目應對。
第六,求職者應該擺正心態,勇于付出。美國前總統肯尼迪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別問國家為你做了什么,反過來要問一下,你為國家做了什么?這就需要我們擺正心態,努力工作,產生好的績效!實際上,只要你付出,就一定會得到回報!因為企業需要的是能與組織同命運、共患難的能為組織發展“兩肋插刀”的組織人。如同美國微軟公司對員工提出的“勇于付出、有一定職業道德、善于學習的組織人”一樣。
展望2011年,大學生、求職者、專業人員的就業道路越來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