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成功做了一家企業并購,發現了幾個問題,在此與大家共享,也提醒需要進行并購的企業引起注意:
眾所周知,并購這種契約式轉讓最大的優點在于符合PE資本“投入-退出-再投入”的循環,投資者可以在任一時期將自己擁有的投資項目股權限時變現,實現收益最大化。而且操作程序比IPO簡單,費用也較低。據統計,在目前的政策和法律環境下,并購已是國內PE與資本的主要退出路徑。
但是提醒注意的是,并購形式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并購過程中須注意以下問題:
一、由于收購太少,導致企業價值被低估,造成收益率與公開上市的收益率明顯偏低,只有它的1/4到1/5。這時投資者就需要通過自身努力或中介機構的幫助,運用各種營銷渠道和技術加強信息的傳遞,放開眼界,吸引更多的潛在購買者。
二、由于被投資企業被收購后就不易保持獨立性,企業管理層有可能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因此并購往往遭到管理層的強烈反對。另外,管理層的效用與風險投資家的目標在并購時可能存在很大沖突,管理者不會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所以投資商必須和企業家進行及時而必要的溝通,在雙方利益問題上相互探討、磋商,爭取實現最大限度的“共贏”。
三、我國許多高科技企業是從原國有企業或研究機構中誕生,存在產權界定不清的問題,再加上我國產權交易市場還不發達,產權成本過高因此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這種退出渠道的運用。
而且目前我國對PE機構缺乏法律與政策上的支持,如稅負不合理,對出售企業收入稅負比國外稅負水平明顯偏高 ;在提取風險準備金、不良資 產的計算和對投資公司的考核等方面也未能考慮PE機構的特點,沒有出于培養稅源的角度采用有利于其發展的標準和政策。
對于以上的這些法律及政策問題,提請投資商在實施并購程序時必須予以注意。本人也很樂意與各位共同探討這些問題,解決企業的決策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