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戀與圍城
“結婚仿佛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引自《圍城》),其實“圍城”效應貫穿于人生各個層次。如火如荼的“碗”戀又如何能逃離窠臼。
錢鐘書通過《圍城》揭穿了追求終極理想、終極目的的虛妄,使人們明白追求與希望的無止境而義無反顧,不再墮入虛無。“碗”戀時代,追“碗”一族本身無可厚非,擅長游刃于理想和現實之間,尋求平穩著陸才更為關鍵。
“碗戀”,理想與現實之間
當下肆虐的金融風暴讓大學生們深刻認識到職業“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性,在學生們看來,“碗”類職業不僅有較好的社會地位,在職業發展、工資福利、退休養老等方面也有完備的保障體系,“性價比”較高,這種心態在女生中尤其普遍。
然而,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卻不容忽視。記者采訪中發現,眾多的“碗”戀一族,一味追求穩定,似乎出于一種回避社會競爭的心態。從單純的大學環境到紛繁的社會,有的“碗”戀一族認為職業風險小的“碗”類工作更值得追求。然而,現實是,不斷涌現的“公務員減薪”、“公務員打破終身制”等新聞正在傳遞鐵飯碗同樣要被“打破”的理念,“碗”同樣要受經濟大環境和績效的影響。
上海師范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張宇蓮老師認為,職場復雜多變,一方面技術變革快速改變職場狀況;另一方面社會變革也會重新定義何謂“穩定工作”,因此“穩定”的工作也會面臨“不穩定”的情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職業生涯中,更能帶給個人穩定感的是對工作的興趣、在工作中有成就感。
“碗戀”,癡迷背后的無奈
上海師范大學法學專業小張曾參加過上海公務員考試但未通過筆試,之后她還報名了“村官”考和事業單位招聘考。當年如果沒考上,來年還會繼續考。被問及為何如此執著于考“碗”,小張頗為無奈地回答:“對法律專業的本科生來說,沒有律師資格證,公務員也許是最佳的出路。而且學法律的學生去參加公務員考試可能在專業上會有一定優勢,但到社會上找工作也許就沒有優勢了,可能只能找到文員的工作。”
據了解,高校中法學相關專業的大四學生中,幾乎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學生會經歷“碗”考,他們一旦沒有通過司法考試,就意味著要與大多數文科學生一樣面臨同樣尷尬的問題:缺乏具競爭力的操作技能,如果又沒有英語優勢,跨不進外企的門檻,也去不了銀行,收入必定不太理想。
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張曉曙認為,法律專業學生若沒有通過司法考試,考公務員也并非唯一出路,還有很多途徑可以成才。“我建議他們可以將職業方向轉至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主攻勞動法。或者去考一張‘企業法律顧問職業資格證’,有了這張證一般能進企業的法務部工作,成為既懂法律,又懂管理的顧問型人才,其職業發展空間也許并不亞于做公務員。”
“碗戀”,圍城內外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的小陸先后參加了公務員、村官、事業單位招聘考等多個“碗”考,幾乎是“鐵”了心要考上公務員,為了“碗”考不僅錯過了學校的招聘高峰,還曾放棄過兩個已到手的OFFER。眼看已經到了4月下旬,還是一個“碗”都還沒考到,現在開始后悔不應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碗”考上,最終讓自己背負沉重的就業壓力。
放眼忙碌的考碗大軍,像小陸這樣削尖了腦門想考上公務的學生不在少數,在“圍城”門外他們正經歷著激烈的廝殺,然而也有少部分捧著金飯碗的人還是毅然決然地沖出了“圍城”。張小姐就曾是其中一位,本科畢業那年她也經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碗戀”,并如愿考上了公務員,然而當她正式走向公務員崗位,卻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單一機械的工作,檻猿籠鳥般的生活也不是她之前所想象的。
于是她選擇了放棄。對于如今在一家知名外資企業擔任法務工作,她覺得雖然忙碌,但極具挑戰性。“當初考的時候有些盲目,公務員工作雖然穩定,最后卻發現自己很渴望發展空間,可能是我的性格決定的,并不適合在機關里工作。”
普陀區職介所職業指導專家譚老師認為,“除了考公務員,根據自身的能力和特長,可以多方面選擇,最好可以通過社會的實踐和實習拓寬自己的求職方向,萬萬不可將所有的求職砝碼都押在公務員考試之上,多給自己一些機會,不要‘單戀一枝花’。”
人物聚焦
“碗”戀典型
“公務員收入穩定,沒有失業壓力”、“公務員薪資福利都很誘人”、“公務員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這是“考碗族”共同的心聲,當下金融風暴肆虐的大環境之下,有著“金屬質感”的職業優勢尤為顯著。
重在參與型
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小唐表示自己參加公務員考試出于趨從心理,當時身邊大約有一半的同學都去考了,感覺自己不考就“落伍”了,于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情也去“體驗”了一回。“雖然最后也沒考上,不過也算經歷過傳說中的公務員考試了。”
考生心理:讓人想到“羊群效應”的理論,如果一頭羊在一塊草地上吃到新鮮的青草,后面的羊群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里的青草,生怕“掉隊”。
多“碗”連考型
上海金融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小浦進入四年級后幾乎每天都與公務員考試題集生活在一起:6點起床背時政題,課余時間做輔導教材題集,考前參加沖刺班,上網逛的也都是公務員考試論壇……從去年11月開始,小浦已先后參加了國家公務員、上海公務員、村官考試,最近她還準備參加普陀區和寶山區的事業單位招聘考。
考生心理:“碗”類考試的考核內容比較接近,時政、行政能力測試、申論等幾乎是必考的,既然這些都復習了,不妨‘一復多考’,多給自己一些機會。
不成“公”便成“警”型
小衛07年畢業于上海大學法律專業,大四那年他也走上了“考碗”之路,先后參加了國家公務員考試、上海公務員考試、城管招聘考及招警考。在前三者都敗北后,小衛終于通過了招警考試。小衛表示,考“碗”幾乎是法律專業學生在大四時的必經之路,他那一屆法律系畢業共約110余人,最后有40多人通過了招警考試,10多人考上公務員。
考生心理:公安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后,通過一年試用期即可辦理公務員錄用手續。警察這份職業收入穩定,社會地位高,而且穿警服的樣子也挺帥氣的。
鍥而不舍型
工科類專業的王先生畢業后即來到國企從事一份與自己專業無關的人事工作,畢業5年來他幾乎年年參加公務員考試,但一次都沒有考上。2007年的時候他通過了所在區的事業單位招聘考,進入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王先生表示:“雖然國企的工作也較穩定,但深入機關從政是他一直以來的職業追求,即使現在已在事業單位工作,但依舊有考公務員的計劃。”
考生心理:公務員編制、事業編制的高福利待遇讓他們對手頭的工作保持著“騎驢找馬”的心態,慢慢考吧,反正能考到35歲呢。
https://www.why.com.cn/epublish/node4/node23386/node23400/userobject7ai17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