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年,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從事馬匹生意,他說,你們買我的馬、租我的馬,隨你的便,價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馬圈大大的、馬匹多多的,然而馬圈只有一個小門,高頭大馬出不去,能出來的都是瘦馬、賴馬、小馬,來買馬的左挑右選,不是瘦的,就是賴的。霍布森只允許人們在馬圈的出口處選。大家挑來挑去,自以為完成了滿意的選擇,最后的結果可想而知——只是一個低級的決策結果,其實質是小選擇、假選擇、形式主義的選擇。人們自以為作了選擇,而實際上思維和選擇的空間是很小的。有了這種思維的自我僵化,當然不會有創新,所以它是一個陷阱。
后來,管理學家西蒙,把這種沒有選擇余地的所謂“選擇”譏諷“霍布森選擇”。霍布森選擇是一個小選擇、是一個假選擇,大同小異的選擇就是假選擇。
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啟示
霍布森選擇效應對我們的啟示在于:對于個人來說,如果陷入“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困境,就不可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道理很簡單,任何好與壞、優與劣,都是在對比選擇中產生的,只有擬定出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方案對比選擇、判斷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如只有在許多可供對比選擇的反感中進行研究,并能夠在對其了解的基礎 上進行判斷,才算得上判斷。因此,沒有選擇余地的“選擇”,就等于無法判斷,就等于扼殺創造。
因此,沒有選擇的余地就等于扼殺前途。一個人選擇了什么樣的環境,就選擇了什么樣的生活,想要改變就必須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霍布森選擇效應對我們的另一個啟示是:如果我們,特別是管理者用用這個別無選擇的標準來約束和衡量別人,必將扼殺多樣化的思維,從而也扼殺了別人的創造力。
一個企業家在挑選部門經理時,往往只局限于在自己的圈子里挑選人才,選來選去,再怎么公平、公正和自由,也只是在小范圍內進行挑選,很容易出現“霍布森選擇”的局面,甚至出現“矮子里拔將軍”的慘淡狀況。
管理上有一條重要的格言:“當看上去只有一條路可走時,這條路往往是錯誤的。”毫無疑問,只有一種備選方案就無所謂擇優,沒有了擇優,決策也就失去了意義。
用一個呆板不變的標準來要求員工的管理者,會激起員工的不滿與憤怒。管理者應該不要使員工陷入霍布森選擇效應,更不能把他們約束在任何一張無形的鐵床上。
如何避免落入“霍布森選擇”決策陷阱
關鍵是科學擬制備選方案和優選方案。要實現特定的系統目標,客觀上存在著多種途徑 和方法。決策者要深入實際,廣泛調研,充分占有相關信息,找出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限制條件和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通過綜合與分析,權衡利弊、區分優劣,擬制多種預案作為備選方案。在此基礎上,選擇最優或滿意方案作為決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