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生:《“潛規則”,在跨文化培訓中的釋義》
如果把規則比如成中國象棋的楚河漢界,那么,在它的上游(元規則)和下游(潛規則)有著寬闊的領域、變化萬千(白灰黑)的色彩。
對規則系統的認識是跨文化培訓的要點之一。跨國公司、跨地區集團企業的跨文化培訓內容涉及其中的3方面內容是:當地的文化背景、法律規章、慣例和習俗。
換句話說,規則的鏈條有3大部分,元規則(或稱源規則),即文化背景,包括社會制度、經濟環境、宗教信仰、人文歷史等。
規則(或稱顯規則、明規則)指法令、規章、條例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條文。
在規則之外有慣例、民風、風氣、習慣、習俗等,我們稱之為廣義的潛規則(或稱隱規則、暗規則),與規則相比顯得有點灰色,它是在黑白之間的、法律邊緣的“規則”,我們將以具體事例作討論。另外,狹義的潛規則是特指某類惡習,如中國古代官場、娛樂圈等各個行業中的深灰色的趨于黑色的不良的、甚至是違法的做法,或稱“桌子底下”的做法,這里暫不作討論。
1、元規則:文化背景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文化背景主導規則、潛規則的形態,是其產生的土壤。諸如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傾向:和諧、順從、征服,它約束著規則、潛規則的類型。
不同的跨國公司有不同的價值取向:仁義和中庸、忠誠、英雄,公司依此而制定出相應的規則條例。
跨文化管理學家霍夫施泰德劃分象征國家文化差異的5個維度:權力距離、不確定性回避、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男性化與女性化、長期取向等,也成為具體的規則、潛規則模型定格的重要指標。
◆跨文化意識
企業跨國、跨地區經營活動,人員需要具備跨文化意識程度,與這些因素有關:跨國經營涉及的國家有多少,兩國間文化的差異大小,經營方式是商品貿易還是建廠生產等。我們注意到,與距離的遠近不大相關。
一項研究顯示,在缺少跨文化意識的前提下,人們到相鄰近區域的活動出錯的機率并不比不鄰近的遠地區要少,其原因是缺少了警惕性,忽視了文化差異。
因跨文化培訓不足、缺少跨文化意識而出現錯誤的事情時有發生。香港與深圳相連,受英國管治百年,西方的風氣非常濃厚。
一個跨文化事件,發生在湖北省畢業、在香港學習了三個月的學生,與原浙江省籍(已經十多年并融入當地社會)的香港教授之間;學生送1萬元港幣給教授,求考試的答案,被香港法院判賄賂罪入獄6個月。
一些表面看來幾乎相同的情景,卻成了引起跨文化沖突的因素。內地與香港、學生與老師的文化背景:同一母體文化、相同的民族、相同的國家、相同的語言、相同的學校行業、相同的理工科數學專業,鄰近的地區等要素類似或相同。
眾所周知,香港是個遵循“法、理、情”的社會,涉及到這種事件必定按章辦事、依法執行。而內地是個“情、理、法”的社會,遇到這種事情會講人情面子,可能只是作學校內部通報、處分等,不至于入獄。
◆社會制度
一國兩制,內地的社會主義制度與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不同。
社會制度主導社會文化,社會文化影響人們是非標準的取向,也就是說個人的價值觀念形成和心理模式結構是受當地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文化、傳統文化、教育文化等影響。
客觀上,社會制度、社會占統治地位的主流價值體系規定著社會(學校、公司)的規則和潛規則模式、運作內容和方式、運動目標和方向、整個性質和格局。
◆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經濟發展時期不同,所制定的法律、工作守則、公民責任等有差別。人均GDP內地是3千美元左右,而香港是1萬美元以上。
經濟模式。經濟的模式不同,對規則、法治、民主、市場等的寬松程度不同。如市場經濟模式就有多種多樣,國家市場經濟、行政市場經濟、社會市場經濟、社團市場經濟、自由市場經濟。
宗教信仰與寬容性。東方普遍信仰多神教,有佛教、道教、儒教等等;眾多的信仰偶像彼此之間相互尊重、安然共存,人們形成較為寬容的心態。而西方信仰基督教的一神教,相比之下,寬容性不如信仰多神教的。
2、規則:法律規章
“言無二貴,法無兩適”,相同的情形,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會有不同的限制規則。
內地法規對行賄受賄設立的比較高的門檻,最低涉案金額1萬元以上;所以,送禮、給紅包的做法有時候很難區分禮尚往來慣例與行賄收賄的界線。
與內地不同,香港《防止賄賂條例》規定,任何人“向任何公職人員提供任何利益”以收買該人員,“都屬犯罪”,無論數額大小都是違法。小至1元,都屬于賄賂的范圍,稱為“零度容忍”。因規則的差異,有一條新聞報道令內地人看了震驚,一名香港娛樂記者為了進入拍攝現場拍照,塞給門衛300元港幣(紅包),結果被法院判入獄三個月。
一般來說,慣例分二大類,一是慣例中有文字的、有法律效力的,也屬于規則的范疇。二是慣例中沒有文字的、屬于非法律范疇的、普遍或常規的做法,屬于廣義的潛規則范疇。
3、廣義潛規則:慣例習俗
跨國經營活動面對復雜多變的情況,一些概念需要作出精細界定。屬于廣義的潛規則范疇的慣例細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強制性適應的慣例,另一種是選擇性適應的慣例。
◆強制性適應慣例
強制性適應的慣例是指跨國經營人員必須遵從的慣例,不然就會破壞雙方的關系。例如,阿拉伯國家伊斯蘭教禁酒、禁食豬肉,印度教禁食牛肉,佛教不沾葷腥等。
◆選擇性適應慣例
選擇性適應的慣例是指跨國經營人員可以遵循,也可以不遵循的慣例。例如,不同國家,人員見面表示彼此敬意有:鞠躬、握手、擁抱、相互親吻對方面額等方式,可以根據自己國家慣例來選擇。
◆具有爭議的慣例
古玩行業
西方某些國家,商品賣出后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接受顧客隨意退貨,只要說不喜歡,而不再需要任何理由。國內也普遍實行商品的“三包”(包退、包換、包賠)。
然而,在某些行業卻有著自己的一套行規和慣例。古玩行業向來不“三包”,連貨品的真、假(贗品)也不包,在正式的拍賣會交易也“不包真”。行業里沒有、更不存在打假。
這是在還沒有出現“三包”、“ 打假”之前的幾百年來古玩行業的一大特色,至今還保存著。有一名深圳律師買到贗品,要求“三包”,挑戰古玩買賣的慣例。
校園風氣
內地校園學風中,學術、人情、功利、金錢在師生之間有“理不清”的關系。某些地方,學生給老師送點茶啊、煙啊、酒啊禮品“搞好關系”習以為常。
而西方的某些學校,不提倡老師在課后與學生有過于親密關系,慣例的做法只是保持課堂教學上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香港,多名城市大學教授表示,沒有聽說過有學生送錢給教師要考試答案的,城市大學也沒有這種風氣。
有關在跨文化培訓中對規則系統的跨文化識別,我們觀察到,從個人層面看,學習文科專業的員工對規則系統的把握要比理工科專業的較為多一些。從國家層面看,潛規則的多少與國家的歷史長短成正比,美國幾百年歷史,中國幾千年歷史。從經濟層面看,潛規則的多少與國家經濟發展有關聯,發達國家相對少些,經濟落后地區會較為多些;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潛規則的變化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