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必德
我是一個來溫州工作生活近十年的瀟湘之子,想當年懷著有光發光、需力發力的倜儻之心,思想緣分將安排遇見著那光彩照人、慈祥和藹主子——他是有魄力、有激情、有文化修養很高的君子。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脫胎換骨,國力一日千里。在中國的崛起歷程中,溫州商人異軍突起、強勢上揚,引起全世界的共同矚目。 溫州以中小型制造企業為主的群體,改革開放給了這三水一地的溫州投擲了鮮美的大蛋糕,自1995年到2009年是溫州民營企業的崛起與發展的黃金時期:溫州仿造——溫州制造。二十一世紀迎來挑戰,產品革新轉型升級——“溫州創造”何去何從?
人:人材——人才——人財
近期,溫州企業主跑路現象嚴重。 做企業要有危機意識。因為企業只是環境和時代的產物,對于整個市場來說,企業再大也是小,所以企業的生存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為什么這個世界的恐龍會消失,而螞蟻不會滅亡呢?因為螞蟻的適應能力強。所以企業的壽命不在于企業的大小,而在于企業是否健康。如果一家企業發展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市場的變化,政策的變化,那么企業再大也會破產。
眼鏡行業、打火機行業、閥門業及制鞋業、、、、、、等跑路和跳樓事件,它不僅是溫州實體經濟空心化的縮影,更是溫州傳統制造業轉型度關受挫的真實寫照。溫州中小企業出現了有單不敢接,有錢不敢賺的窘境,生存壓力甚至大過2008年金融危機。今年勞動力成本比去年上升20%,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等,這些都直接削薄了利潤。而整個行業利潤率已經從過去的30%至50%,下降到現在的3%至8%。當然一些靠出口外銷接單維持運轉的企業直接受到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沖擊,但是不接就丟了好不容易才拉到并鞏固起來的客戶和市場。
當務之急,企業是轉型找死,維持原狀等死。
而今年以來,銀根緊縮,銀行貸款難度加大,中小企業因規模較小,融資更加困難。在銀行貸不到款,而之前又有銀行貸款需要償還,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只好借助于民間借貸。有的短期的利率高到6到8分。長期的也要3分左右?!斑@簡直是飲鴆止渴。一個企業的利潤才3%左右,而如今溫州民間融資成本的年利率達到30%到50%并不新鮮,企業的那點利潤連償還利息的錢都遠遠不夠。資金鏈一斷裂,老板出逃、跳樓自殺就出來了。
溫州大部分靠著傳統制造業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之后的企業,都將錢投向了來錢快的行業。其中礦產和房地產聚集的溫州資金最多。幾乎出現了“大企業造房,中小企業買房”的全城瘋狂。據了解,在2010年溫州市百強企業名單中,有40多家制造業企業涉足房地產開發。更有企業把廠房、項目等作為融資平臺,向銀行貸款之后轉而投資房地產等行業。
銀根收緊之后,貸款變得艱難,很多中小企業又急需資金,錢就成了稀缺資源,使民間借貸市場空前膨脹,一些不缺錢的中小企業也開始將錢拿出來做起了擔保等業務。這又加劇了中小企業的生存風險,一旦與其有擔保關聯的一家企業出問題,另一家企業也會受牽連。
今天溫州企業的倒閉,很多人還是把責任推卸在貸款上。我不太認同。一家企業的倒閉不是因為企業缺錢,而是因為老板沒有管好錢或者說企業沒有賺到錢。如果說溫州企業缺錢,我估計很多人不會相信。如果沒有錢,這些老板怎么能把企業搞成這么大的規模呢?可是企業大了卻做垮了,又是為什么呢?因為決定企業命運的關鍵不在于企業老板手里握了多少錢,而是你的企業未來有多大的贏利項目的能力和市場空間。所以老板如何管好手中的錢比貸款更重要。
辦企業做產品管理產品銷售產品及運作資本,其實跟駕駛一輛滿載貨物的機動車一樣,首先是我們要到達的目的地;然后是選擇好所要走過經歷的路線;三是上述的選項所需投入的時間、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資金等,與此同時預計是否會遇到國家政策調控或行業沖擊及世界金融的挑戰。
我們看看那些倒閉的企業老板,也許真正導致他們企業倒閉的原因不是錢,而是——眼光。因為企業過去的成功讓老板迷失了自己,讓他們沒有危機意識,讓他們缺乏判斷力。所以在今天這個高速變化的市場經濟中,一個老板賺錢需要智慧,因為今天的回報來源于你昨天的投入,明天的回報來源于你今天的投入。然而,對于市場來說,你不是每一次投入都會有理想的回報。老板投對了,錢就越賺越多,老板投錯了,錢就越賠越多。
所以大多數企業家失敗,企業破產倒閉,根源不是缺錢,而是投錯錢。企業應該投入的地方他沒有投入,不應該投入的地方他投入了。最后,雖然企業規模擴大,利潤卻縮小了。老板的包袱是越背越重,有的人就活活地被壓死。
在此,核源企管師資團隊向溫州中小企業老總們建議,民企的老板們:你們接下來企業經營管理方面何去何從,自己做好準備了嗎?我們分析適合自己發展的才是最好的!決不能盲目攀比擴張和走捷徑,今天的一切來源于之前我們沒有防范內憂外患,作為企業的領導層或決策者,如果都沒有了危機意識,我想各層管理者與全體員工也肯定是沒有這方面的意識,他們還一直處在溫水煮青蛙的舒適圈子里,我們作為領導只有帶頭突破這個舒適圈子,要根據企業的不同發展周期,制定不同的管理模式,使用不同層次的人才,并作好合適企業發展的人才梯隊建設,與做好現代企業的轉型升級管理工作,只有這樣,不斷地結合企業的實情來創新與突破,才會使我們企業的團隊有斗志、有凝聚力與戰斗力,另外就是思路與思維模式對了,戰略決策方向就會對,方向也等于目標,目標決定于行動,行動決定結果,最終企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以上所述這些,望民企老板們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