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個和尚有水喝,三個和尚沒有水喝”所引發的思考?(從企業管理的角度思考)
問題1、一個和尚為什么會有水喝?
分析:一個和尚時,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考慮事(生存)的問題。(較少的時間去考慮人的問題)做事才是一個企業及個人產生績效的根本保障。
結論:基層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問題2、三個和尚為什么會沒有水喝?
分析:三個和尚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考慮人的問題,什么我付出得多了,我吃虧了沒有等等,而沒有人去真正的做事,一句話‘人浮于事’。中國企業的管理者處在一種比較復雜的人際關系之中。事很明了,也很簡單,一旦和人的問題鏈接起來,就易失去做事的底線。都在做領導,都在考慮人的問題,沒有人去關心績效的問題、產出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人一個是一條龍,為什么三個人就變成了一條蟲’的根本原因。
問題3、如何讓三個和尚都有水喝?
分析:三個人的企業,屬于創業初期。國不能一日無君,家不能一日無主(選一個主事人)。
1、明確價值觀與愿景
2、確定具體的目標和計劃
3、績效、PK。股權激勵
結論:高層多琢磨環境與人性(道),少琢磨得與失(術)
注: 基層重技術,管理重制度,領導重人性
中國人的思維模式
站在人類的角度,做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做人(做什么樣的人)。
西方人的思維模式
站在商業的角度,做人的目的,是為了做事。
日本人的思維模式
站在生存的角度,做‘人’不重要,做‘事’(生存)才重要。危機意識)。
結論:
中國人更有包容性。中國人更適合做領導。
西方人更有執行力,西方人更適合做管理。
日本人更有操作性,日本人更適合做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