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管理課上我(閆明老師)是這樣開場的:某某公司管理精英大家好,今天我不保證給大家講的有道理,只能保證給大家講的有效。但我會盡量給大家講的容易接受,因為有道理,是讓員工愿意做,有效性是讓管理工作出績效、出結果,這就是管理的灰度。
在管理的過程中,直來直去的管理聽起來很有道理,用的時候卻失效的一種理想管理理論。(理想管理就是一切都在預料之中的管理理論)舉例說明:就像我們要從東半球去西半球,(最短的距離就是在地球上打一個洞,兩點之間直線最短)別說打不通,就是能夠打通,也是事倍功半的。因此在現實管理中,是行不通的,不切合實際的。
除非你改變人性,或打破市場競爭的生態環境,人性及市場的生態環境正是我們通向目的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個又一個的障礙,如果不能改變,唯有認知,繞道而行,不失是一種智慧的管理之道。
人性不會改變只會延伸。
市場生態環境,過去是有政府主導,互聯網時代,是消費者‘底層權利’的爆發,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權利(參與權、評論權)。
管理有兩大職能,第一:執行職能(效率問題)第二:創新職能(效能問題)。而這兩大職能又是一對相互矛盾的有機體。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組織,擁有了執行能力越強,創新能力就會越差(組織規模是創新能力的殺手),反之,組織的創新能力強了,執行能力相對就會變差。
灰度管理就是打通執行與創新、虛擬(精神)與現實(物質)的蟲洞。
互聯網世界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簡稱:互聯網世界)。互聯網+現實(過去)組合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是一個邊界拓展到了另一個邊界,而非替代。 生態環境的改變(蝴蝶效應),導致部分價值鏈條的削弱或完全取消。哪些被削弱,哪些又被取消,完全取決于每一個鏈條環節在全新世界的價值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