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管理培訓師從開始出現到今天已經不止十年的時間了,筆者說的這十年,卻是培訓市場和培訓師隊伍最瘋狂擴張的十年,筆者基本從一個開始就與這個行業打交道,不知已有十年光景,這十年里,我親眼見證了國內培訓市場的走過的軌跡,也看到了這個行業內各形各色的人,對于培訓市場的發展,欣慰自不必說,同時作為一個混跡于這個江湖的人,許多話卻如鯁在喉,不說不快。
應該說,中國培訓市場的興起是伴隨著國人對于知識的渴望,對于先進管理理念的渴望而成長起來的,中國的企業人們已經意識到自己所在的企業,自己的職業化水平距離那些優秀企業、優秀企業人還有很大的差距。迎合了這種需求,就是90年代初期開始,出現了一些具備國際化、跨國公司從業背景,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的職業經理人,他們將自己對企業管理的一些理解,結合世界優秀企業的一些管理實踐和經驗,講述給我們的企業人聽,應該說,那時的培訓師對于我們企業人的成長是事關重要的,甚至毫不夸張地說,好多在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的人,真正的接觸先進企業管理經驗就是因為這寫優秀的培訓師開始的,這些培訓師像傳道士,給國人開了“天眼”。
隨著企業界對于培訓師的認可,企業人用帶著幾分崇敬甚至迷信的眼神看待那些飛行在各大城市之間的“布道士”們,他們受到了無比的尊重,出入高級酒店,身邊永遠是崇敬和請教,掌聲和金錢,而且永遠是出場費一口價,毫無討價還價的余地。這時候的培訓師,相對于他們的貢獻而言,他們的收入雖然有點嚇人,但是還是被企業所認可的,因為他們畢竟是給企業管理帶來了進步。
當需求明顯大于供給的時候,畸形的供求關系一定維系不了多久,這是大多數行業的客觀規律。
從2000年左右開始,培訓市場開始了一個拐點,許多原來在企業從事管理,或者仍舊在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的職業經理人,由于受到市場需求的引導,或者受到身邊人的邀請和引薦,開始也涉足進入到培訓師隊伍。應該說,這個時候出現的培訓師,盡管沒有就像第一批培訓師隊伍那樣起到了“久旱甘露”的效果,但是伴隨著國內培訓市場的迅速擴大,他們及時地滿足了需求,而市場也給了他們絕佳的成長機會,他們穿梭于企業之間的時候,也從企業獲得了豐富的管理素材。盡管,這些素材大多數是沒有經過培訓師們實踐過的。
萬物皆逃不出規律,就在這個市場發生迅猛增長的時候,供需畸形的一個重大弊端也出現了,2002年,筆者正在北京豐收咨詢(陳惠湘先生創辦)從事咨詢職業,所以比較關注咨詢和培訓市場,此時的培訓市場上不知道從什么地方一下子涌現出“成規?!钡呐嘤枎焷?,好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讓人目不暇接。經過筆者分析,這些培訓師大多具有以下共同點:具有良好的學歷背景(至少NBA),具有很喊的出口的職位經歷,具有很說的出口的優秀企業從業經歷,具有很好的口才(東北人也稱忽悠),見世面比較廣,而且不管宣傳材料的內容如何,格式都是大同小異的。應該說,這些培訓師的出現,確實極大的豐富了企業可以選擇的題材,培訓市場迅速的轉化成一個“買方市場”,企業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培訓師盲目的相信,他們也像挑選超級市場的產品一樣,可以“挑挑揀揀”、“侃侃價錢”了,企業的權利得到了尊重,促進了這個市場的健康發展。不過問題也隨之出現了:
第一就是培訓師隊伍的良莠不齊現場,相比較于早期出現的“專家型”、“學者型”、“企業家型”、“職業經理人”型的培訓講師,這個隊伍也出現了一批“編造型”、“忽悠型”、“講故事型”、“模仿型”培訓師,而且隊伍也迅速年輕化。筆者從2003年重新回到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筆者所在的這個沿海城市(青島)已經出現二百多家培訓公司。我曾經受邀參加一家號稱國內“執行力”導師創辦的公司(名稱略去,下同)舉辦的“執行力”講座,久仰這位的大名,筆者欣然前往,結果講臺上竄出來一個是一位二十三四歲的小男孩,搖頭擺尾一講就是兩個鐘頭,從小男孩的手勢、音調來看,確實是受過訓練的,但是在一些“眼光毒辣”的企業高管眼中,什么分量一掂即知,筆者好不容易在中間休息時抱頭鼠竄,此后盡管這家培訓機構頻繁電話要求上門拜訪,我卻橫下一條心,與之“老死不相往來”,也是從那時起,我發誓如果自己有一天成為一名培訓師,要向鳥兒愛惜自己的羽毛一樣愛惜“王瑞剛”這三個字。
第二就是培訓師的成長問題,筆者曾經參加一位臺灣優秀講師的培訓班,這位培訓講師對中國大陸企業界的影響可謂大矣,但就像再好的口香糖也怕嚼上三遍一樣,筆者聽完之后,竟然發現這位大叔講述的內容與他四年前出版的培訓光盤內容幾乎沒什么改變。嗚呼!企業所處的環境的變化可謂快亦,我承認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是永遠不過是的,但是這個大叔沒有進步卻是鐵的事實。
筆者一直非常敬重我從事管理咨詢的恩師陳惠湘先生,不是因為他三十歲就寫出了《聯想為什么》這種管理實踐佳作,也不是因為他是東方之子欄目嘉賓,而是因為陳先生對管理實踐的尊重和汲取,陳惠湘先生2007年出版了一本書《登頂之舞》,此書是在他最近年遍訪四百家企業的基礎上凝聚而成。走訪四百家企業而著一書,誰還有這等斤兩!!
愿那位臺灣的大叔在教會別人自新的同時,自己也要恪守阿。
筆者會一直關注培訓師這個隊伍,并與他們一起成長!
勤奮的培訓師們,愿你們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