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簡單的游戲,讓我們來說三句話,做三個動作。首先握手,說‘你好!’然后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棒!’最后手做海鷗狀,說‘讓我們一起飛!’這個游戲的意義也很簡單:互相問候,互相鼓勵,讓
團隊能夠成功。”
日前,在浙大
經濟學院MBA高級研修班上,浙江學習力企管
培訓研究所副所長,曾擔任過三年國企廠長、五年外企總經理、兩年大型民企總裁的連云堯,認為企業應打造良好執行力的同時,更強調共同成長、強調
團隊精神。
基層要有行動力,
中層要有計劃
【連云堯老師】認為:有的老板來跟我說,“你給我們下面的人講講執行力。”“因為現在我們的經營情況還可以,但內部管理不足。我們的決策、
戰略很好,就是執行力差。”其實,這句話是不對的。難道執行力就是下面人的職責嗎?事實上,基層有基層的執行力,
中層有
中層的執行力,高層有高層的執行力。
對于基層來說,最需要的是行動力。行動力特別強調堅持不懈。比如,某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張三,承諾24小時服務。一天,有人半夜里打他手機,他很熱情地接起電話:“你好!我是張三,很高興為你服務。”但是,對方沒有說一句話就掛斷了電話。如此反復了幾次,張三堅持耐心地接每一個電話。第二天早上,張三接到了當地一位著名企業家的電話。原來,前一天晚上的騷擾電話,正是這位企業家安排的。張三兌現了他的承諾,企業家向他道歉的同時買下500萬元保險,還承諾以后公司要買保險都找張三。
對于
中層干部來說,計劃是執行的開端。有很多干部兢兢業業埋頭苦干,忙得團團轉,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中層干部做事要有計劃,不能業務一忙就急著增加人手——多加人手,不僅僅是多支出一份工資,還要多一個辦公位置、多一部電話、多一份餐點……更重要的是可能還會多一份矛盾。所以,
中層干部的執行力必須要用到點上,不能隨意安排。
高層要做“張瑞敏”
那么,高層領導應該履行什么樣的職責呢?
高層要做張瑞敏做的事情。張瑞敏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創造了海爾
文化。社會在發生改變,人的價值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人人都追求財富,要打造執行力,就要創造企業的執行
文化,創造執行環境。
什么叫
文化?什么叫環境?
德國人開車,就算沒有交通警察,也一樣乖乖地遵守交通規則。據說,曾經有個德國人,半夜來到十字路口,這里沒有人,沒有電子警察,加上天氣風雨交加,他闖了紅燈。結果第二天,他就被警察局傳喚了。原來,一位路過的老太太發現他闖紅燈,舉報到了警察局。第三天,保險公司來電話了:“我們要把你的保險費率增加6%。據我們調查,你是一個危險人物。”再過幾天,銀行打電話來了:“你的房子需要提前還貸。因為據我們調查,你這個人不講規則。”
這就是
文化,這就是環境,它讓你不得不遵守交通規則。同樣,我們的公司也需要這樣的
文化,這樣的環境。
老板下屬,齊頭并進
連云堯老師表示:公司的【管理】層是一個
團隊。如果高層不動,基層
中層跑得快,又或者高層跑得很快,基層
中層不動,都有可能帶來新的危機。
有的老板覺得自己學歷低,就去招很多本科生碩士生。但是,如果這個老板自己不學習,招來的人才也無用武之地。比如,一個碩士提出來搞ERP,就是企業資源規劃。老板說搞什么ERP,我的產品就是一個一個做出來的,花那么多錢搞什么ERP,有什么用?這個碩士就會想,自己的能力得不到發揮,良禽擇木而棲,還是離開比較好。所以,企業家要會反省自己,會學習。
但是,也有老板認為,每一次出來學習,回去都會發現公司里多了不少“笨蛋”。蕭山有個公司,老板初中畢業,但很好學,讀完浙大的總裁班,還打算讀清華的總裁班、中歐管理學院……但是去年,他忽然發現自己不能再讀書了,因為他覺得自己書讀得越多,和下屬溝通卻越難。過去老板說一句話,下屬馬上就能明白,可老板越讀書,下屬越不明白他在講什么。于是,今年,這位老板派了11名下屬去讀書。他計劃,以后等下屬們都讀完了,他再繼續讀自己的。
其實這位老板沒有做錯。執行力是一個組織的執行力,而不是一個人的執行力。打造執行力,就要把握好管理
團隊適度的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