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不斷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體系和企業文化,管理體系是硬件,文化則是軟件,亦是企業的靈魂。
政治學有這樣一種基本理論——“任何一種類型的組織團體內都有兩種發揮效力的基本力量,第一是組織力,第二是宣傳力”。政黨、宗教團體、國家、軍隊、企業莫不如此。一個組織必須形成一種對組員信仰的“動機權力”,給組員們灌輸一種組織需要的思想觀念,形成一種宗教般的思想力量,這種力量無堅不摧這就是企業文化!
國民黨軍隊與共產黨的軍隊最大的區別是:共產黨的軍隊黨指揮軍隊,每個成建制的隊伍都有政治部。政治部主要的功能是給軍人灌輸一種組織需要的思想觀念,形成一種信仰的思想力量。
是故,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專家曾水良認為,企業管理的變革必須高度重視變革目的性和系統性,尤其是人的思想觀念。企業管理必須象軍隊一樣,形成體系與建制以及建立信仰文化,從而達成其終極目的,就是為了實現企業的戰略意圖和戰略目標。
一.改造頂層信仰、價值觀
企業文化根本上是由頂層信仰決定的,有什么樣的頂層信仰就有什么樣的文化。頂層觀念不變,企業文化永遠變不了。頂層觀念一變,企業文化馬上改變。因此,改造企業文化的第一步就是改造頂層價值觀。
從根本上講,企業文化是一種自然形成的過程,企業最高當權者的價值觀決定企業文化形態,有什么樣的頂層觀念就會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組織頂層的認同和支持才是最終決定企業文化的因素。企業文化從根本上不是靠建立起來的,而是靠企業最高當權者、職業經理人的行為與公司其他人員互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重塑信仰文化工程”固然可以收到一些成效,但企業文化的形成和進步歸根到底還是取決于企業最高當權者。上述做法可以培養某種新型文化,但這種文化如果要長期立足生根,則必須跟公司固有文化進行融合,才能成為一種永久的定勢。
二.借鑒軍隊“政治學習”模式
記得凡部隊有異常情況發生,團政委和中隊指導員就會組織全體官兵討論開會,拿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條例》逐一檢查對照,統一思想,端正認識。每個人都要發言,當事人更要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作出保證和承諾,同時接受人每個發言者的批評,并對批評者表示感謝。
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專家曾水良認為,事實上,這種做法共產黨人稱之“政治學習”。其真正的價值在于,共產黨可以讓軍隊內部時刻保持一種高度的思想統一,形成高度的思想凝聚力,形成一種看不見的戰斗力,一旦打起仗來,全體官兵思想高度一致,成為一支鋼鐵團體。正是靠著這種高度的思想統一,才從延安窯洞里走出來,扛著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八百萬美式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共產黨勝利在“軟件”層面,具體說來就是在思想統一方面。而國民黨則輸在同樣方面。
隨著時代的發展,“政治學習”模式已逐漸被人們淡忘,覺得那些東西都是老古董,事實上,這種模式有其內在的巨大價值和實際作用。正是不斷的政治學習造就出了一支鋼鐵般的軍隊,在剛建國時就敢于開出國門與一百多萬聯合國軍決一雌雄,并打了一個平手,即便是在今天看來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三.建立企業信仰文化模式
是故,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專家曾水良認為,推進企業文化改造工程也應該借鑒學習軍隊“政治學習”模式。每當企業有重大異常情況發生,如某車間出現重大質量事故;某批貨物因質量不良被客戶退回;兩個部門之間的一次嚴重不合作造成出貨時間延誤。
這時候,公司就應該像共產黨軍隊那樣,問題處理完畢后,就要組織公司全體相關人員就此事展開討論、“政治學習”,對照《企業文化手冊》尋找此事的深層次原因,辯明是非、統一思想、端正態度,進行深刻反省,找出差距,提出措施,落實到位,使企業內部人員思想達到高度統一,從而建立企業自己信仰文化模式。
目前國內“政治學習”開展最好的企業當屬海爾。凡是參觀過海爾的人都會有一個共同感受——“海爾員工思想觀念的統一程度出人意外。”什么原因?就是“政治學習”,建立了海爾自身的信仰企業文化模式。
四.建立企業信仰文化具體策略
公司必須形成一種對員工的“動機權力”,給員工們灌輸一種公司需要的思想觀念,形成一種宗教般的思想力量。
所以,企業高層可以根據企業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優秀書籍發給公司中層以上干部,規定一定時間讓他們閱讀,比如,《崗位主人翁》、《管理者修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毛澤東文選》或者一些比較簡短的文章。然后再給大家開讀書會,討論了本書的思想意義,交流個人感受。結合公司目前存在的相同類型的問題尋找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專家曾水良認為,讀書會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交流活動,可以讓公司全體干部產生一種日常工作之外的新鮮感,產生一種超然的精神境界,在短時間內就造就一種企業所需要的高層次的精神價值觀念,使大家的精神價值得到升華,對提高企業的企業文化含量是一種最快見效的做法。
五.建立“企業文化原則”
企業文化絕不是靠刻意去建立起來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最高當權者思想觀念、公司中高層干部精神境界、企業原有文化模式之間的長期互動而逐漸形成的,很難通過編寫《企業文化手冊》和舉辦各種讀書演講活動來形成一種牢固的企業文化。
是故,建立企業信仰文化,就必須建立“企業文化原則”即“規則文化”,以消除未來必然出現的內部紛爭和矛盾糾葛,形成高度統一的意志和思想,最后變成統一的行動。必須使企業逐漸發展為“學習型”組織,同時,使得公司全體員工具有一種獻身精神。
建立“企業文化原則”,企業必須象教會對教徒反復不斷灌輸《圣經》教義那樣向全體員工灌輸公司《企業文化手冊》上各種理念原則,讓每個員工都知道公司所推崇的基本管理思想和處事原則,在公司里形成一種濃厚的遵守企業文化原則的氣氛,每個人都按共同遵守的原則行事,形成一種類似宗教團體那樣的內部疑聚力,形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專家曾水良認為,不良行為產生于不良思想,必須讓全體員工形成一種公司所需要的健康的思想觀念,在所有不良行為尚未產生之前,就用建立良好思想的辦法將這些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決不要等到不良行為產生并造成危害之后再去糾正和處理,必須在尚未產生之前就將它消滅掉。請“思想異己者”離開,道不同不相為謀!
綜合以上,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專家曾水良認為,“重塑企業信仰文化工程”的關鍵不在于編制出《企業文化手冊》,而在于把公司的企業文化原則落到實處,要造就一個健康良好的企業文化,最關鍵的還在于企業最高當權者的精神境界。企業文化的改變取決于企業最高當權者思想與行為的改變。
企業文化非常重要,大小企業都要有文化,文化永遠是企業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