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專利實施報酬,是為鼓勵員工積極創新、在工作中更多地研發出對公司有實用意義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并最終轉化為公司的實際經濟效益,而給予發明人和設計人的報酬。以下為某企業的專利實施報酬制度:
一、員工專利有三次獲得獎勵的機會
1、申請專利有獎金,得到專利授權也有獎金;
2、專利如果用于批量生產,還可以從應用的每一臺產品中獲得提成獎勵;
3、如果公司員工的專利被別的公司應用,發明人也將得到專利使用費或轉讓費納稅后10%的獎勵;
二、具體操作如下:
1、員工提出申報專利時,先由公司的技術委員會進行價值評判,如果通過評判就可以申報,此時就先獎勵1250元
2、專利獲批后再給予不同的獎勵,其中,外觀專利獎勵625元,實用新型專利獎勵1250元,獎勵最高的是發明專利為5000元;
3、如果專利用于產品批量生產,在專利有效期內(實用新型10年,發明專利20年),按照公司技術委員會評判出的專利分值和一套公式進行提成。
不同的專利應用,可以使產品得到不同的改進,包括性能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等,同時員工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
鼓勵創新的做法推薦
海爾:借用“外腦”創新
海爾中的每個員工都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統一體,除了個人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外,還可以動用自己的家人、親戚、朋友等關系,借用“外腦”創新。為了發動員工家屬創新,海爾專門制定了《員工家屬建議表》發給每個員工家屬,并對建議進行評選,“合理化建議優秀家屬”還被聘為海爾“編外員工”。這樣海爾的員工就可以和他的家屬或朋友一起比一比,誰干得更好。員工家屬同樣是海爾的客戶群體,在“客戶”和“編外員工”兩種身份下為企業提供創新點子,這種制度上的“創新”思維,不得不讓人欽佩。
豐田:設置一個“創造區”
在豐田有一個給工人準備的“創造區”,里邊有很多車床和工具。任何生產線上的工人如果有想法的話,都可以在這個區里試驗。在創造區里,工人們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實施,去改;如果在某一個方面出現停滯,他會把他做的半成品放在那兒,然后貼上條,把意見寫在上面,以便其他人參與研究。
像這種工作中的創新性思維,不是異想天開的,而是非常務實、非常理性的。
3M:15%時間法則
3M 公司的每個員工可以有15%的工作時間用在自己選擇和主動提出的項目上。“15%時間法則”不僅適用于員工個人的創新,也適用于團隊。它并不是大家每天都看著自己的表,把8小時中的15%用于自己的研究計劃,而是說,如果研發人員有個好主意,想花時間進行研究,那就有拒不執行上級命令的權利,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干。而且,3M的管理人員也有義務對此視而不見,只要按時完成其本職工作就行。15%原則讓每一位員工都有自由時間進行與核心業務不相關的創新思考,保證了公司精力并非全部花費在短期利益上,它讓“創新成為每個人的責任”。
通用電氣:只能回答“Yes”或“No”
通用電氣公司曾展開了名為“開動大家腦筋”的活動。他們把100名由各部門推選出來的代表分為若干小組,每位代表在小組里提出本部門的意見和要求,并發表自己的看法,公司高層經理則當場聽取匯報。根據公司規定,聽取匯報的高層對代表提出的要求只能回答Yes或No,而不得用“研究研究”、“以后再說”之類的話推諉或搪塞。結果,許多平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都在會上順利解決或得到滿意的答復,大大激發了員工提出新想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