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8 濟南---重慶(SC1193)航班上執筆
許多公司每到年底時候,總會進行各種各樣的工作總結。這本來是一件好事情,可也有許多公司,或者許多個人,在做總結時流于形式,報喜不報憂,好處盡量夸大,缺陷則盡量掩蓋,完全抹殺了總結本身的含義。
成功的經驗自然需要總結,但失敗的教訓也更需要總結。一個總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的人,是很難成功的。眼睛總是盯著前方,而不偶爾地回頭看一下自己走過的路,也很容易滑到失敗的邊緣。
有位董事長一大早就到公司上班,看到新來的清潔工正在打掃清潔,就笑著對他說:“只要你好好的做,總有一天,你也能像我一樣,擁有一番事業的。”
清潔工也笑著回答董事長:“董事長!您也要好好地妥善經營公司,否則,有一天,您也會像我一樣,成為清潔工的。”
這位董事長就是那種眼睛只盯著前方,而不懂回頭看一下自己所走過的路的人。生活中,不要因為你只是個普通職員就可以渾渾噩噩的過日子,也不要因為你是董事長就可以不認真做事、馬馬虎虎。有時候,成功和失敗之間的轉換,其實只是一件很快的事情。
總結不一定非要形成于文字,不一定非要讓別人看到。像上文中提到的那位圣人那樣,時時刻刻的反思,時時刻刻地警戒自己不要滑進失敗的深淵,你最終也能成為一個成功者。
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他的成績的取得都是遵循規律的結果。總結,也就是對規律的總結。規律的探索是個不斷總結和不斷思考的過程。
有一次,孔子帶著他的幾個學生到呂梁游覽觀賞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見那呂梁的瀑布飛流而下,在這里,就連黿(yuan)魚、鼉(tuo)鼈這一類水族動物都不敢游玩出沒。然而,孔子卻突然發現一個漢子跳入水中暢游。孔子大吃一驚,以為這個漢子有什么傷心事欲尋短見,于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學生順著水流趕去救那個人。
不料,那漢子在游了幾百步遠的地方卻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來,披著頭發唱著歌,在堤岸邊悠然地走著。
孔子趕上前去,誠懇地問他說:“我還以為你是個鬼呢,仔細一看,你實實在在是個人啊!請問,游水有什么秘訣嗎?”
那漢子爽快地一笑說:“沒有,我沒有什么游水的秘訣,我只不過是開始時出于本性,成長過程中又按照天生的習性,最終能達到一種境地是因為一切都順應自然。我能順著漩渦一直潛到水底,又能隨著漩渦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順著水流的規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來左右自己的行為,這就是我游水游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問道:“什么叫做開始出于本性,成長中按照天生的習性,而有所成就是順應自然呢?”
那漢子回答說:“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適應山地的生活環境,這叫做出自本來的天性,如果長在水邊則去適應水邊的生活環境,這就是成長順著生來的習性;不是有意地去這樣做卻自然而然地這樣做了,這就叫順應自然。”
孔子聽了漢子的一番話,若有所悟地點頭而去。
我相信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啟發大致是:聰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于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規律并掌握規律,因此做什么事都會得心應手,并且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將企業簡化為“下雨打傘”。不錯,做任何事,都要以自然平和的心態,順著規律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