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戰略的指導下企業經常所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幾種:
新市場和新客戶。拓展新市場和發展新客戶是企業發展和增加營業收入的一條常用措施,如蒙牛大舉開拓國外市場,海爾開拓世界市場,康佳開拓農村的彩電市場,吉利將汽車買到中東,聯合利華在中國銷售清逸去屑洗發露等,通過這些措施企業都很大程度的增加了自己產品的銷售數量,提高了企業的銷售收入。
新產品和服務。出于發展階段的企業通常還會采取另外一種辦法來發展企業,那就是擴大既有產品線,或者提供全新的產品和服務。世界上采取這種方法最成功的企業無疑是3M公司了,此外蘋果公司的i-pod、I-phone等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Intel公司不斷推出的升級CPU產品也堪稱業界的典范,江南春的分眾傳媒和馬云的阿里巴巴都是得到國際認可的新產品和服務的成功典范。理想的做法當然是新的產品和服務顯著的改善了現有產品,因而贏得新的客戶和市場,而不是簡單的取代現有產品的銷售。
新應用。開發新產品需要有一個較為昂貴的成本和漫長的時間。有的產品如醫藥類的產品還需要政府管理部門的嚴格檢驗、審查和管制的。如果企業能拓展現有產品的新的用途將會為企業帶來較為可觀的發展。如:當BP機逐步退出市場的時候,有經營該項業務的企業發現了BP機的新應用那就是可以作為股票機來用,是BP機的業務有了不錯的發展。
新產品或者服務組合。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會改變產品和服務的組合來增加企業的收入,如時下電腦市場流行的多交幾百元就可以延長保修的年限就是成功的例子。
新關系。就像前者一樣,企業可以把合作范圍進一步擴大至企業外部。有的企業是通過與不同企業或者組織的合作開發新產品和開展營銷,以實現協同作用。這時候企業無論是增加技術轉讓的收入或者還是與其他組織一起增加對單個客戶的銷售額。大學的研究所與企業的合作,工程類企業組成兩合體為業主提供交鑰匙服務等都是該類發展策略的成功案例。
新定價。在目前的經濟狀況下,人民幣在升值、物價在高速增長、人工成本在提高,很多企業的原材料價格也在不斷的上漲。企業也在考慮是不是產品也應該漲價了。使用這種策略是有一定風險的。如果你的品牌忠誠度低,產品同質化嚴重(不具備不可替代性),有沒有什么成本優勢那么你采用該策略失敗的機率就更高了。
收購。企業要想取得超常規發展,收購和并購無疑是必走之路。海爾的吃“休克魚”和GE啟動初期的大筆收購和出售力爭在所涉及的業務做到數一數二都是應用這個措施。但是并購也有其前提和條件的。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本企業的管理一定要規范。海爾在實施并購前已經大力提升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特別是海爾的OEC管理模式的成功應用為其吃“休克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TCL,記得當初在收購法國湯姆遜的決策咨詢會議上很多專家是不贊成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管理問題,后來的TCL的慘敗也證實了在管理不規范的情況下盲目收購是要付出代價的。
摘自宋勸其老師新書《高績效管理的五項修煉》,作者系國內知名戰略績效專家,國家人力資源管理是教材編委會委員,上海行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