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珍惜
創欣公司的領導每年都會在質量的提升上做一些大的動作,今年年初領導層給出的質量主題是:“如何對付作坊型的供應商,提高原材料質量”。并將任務交付給質量部和采購部為主要執行者,兩個部門經過充分的討論和頭腦風暴,卻分別給出了完全不同的方案:質量部非常支持公司領導層的舉措,認為公司小作坊式質量管理的詬病和毒瘤,已經到了非根治不可的時候了,質量人堅決擁護領導層的決定,個個摩拳擦掌,“該出手時就出手”,質量部迅速提交了方案,其主要內容是:1、定義指標,逐年減少作坊型的供應商的比例。2、關鍵:揀用后的不合格品全部做上不可去除的記號,退供方后只能報廢,以提高他的成本。逼迫他提高質量。3、加強來料檢驗,對所有的作坊式產品實施全檢,而檢驗費用由供應商承擔,與財務協調好在貨款中扣除。4.、要與財務部協調好,質量結合付款的多少和先后。5、以要求大供應商的相同標準衡量他們,不行就淘汰,更換。6、對不合格品苛以重罰。7、每年招標。而采購部給出的回應則是非常消極的:不是我們不想選擇大廠家,我們公司的流程對供應商的注冊資金在準入時就有做調查和考核,公司的規定是:小于2千萬,得0分,2千萬—5千萬,得1分,5千萬—1億,得2分,1億—50億,得3分,50億—100億,得4分,大于100億,得5分。公司對于質量的要求更是比較嚴格,在供應商評審時,質量分占60%,價格占15%,交期10%,供應商的規模和資質及財務狀況占10%,服務占5%。但最終決定因素還是價格,明擺著,這些作坊式的企業最大的特點是:價格低,反應速度快,靈活性高,愿意幫助客戶完成緊急訂單,服務及態度好,這些都是大供應商無法比擬的,大多數大供應商都要求先付款后發貨,絕不接受賒賬。種種考慮,最后被選中的還是這些小供應商,如果將他們都換了,我們產品的成本可不再是現在的水平了,其實采購部也愿意選擇大企業品牌作為供應商,更有很多產品,之所以我們選擇這些作坊式企業,是因為沒得可選,往往是大廠商因為量太小不肯接,還有就是我們的要求特殊,屬非標產品,只有這些小作坊能做,選擇小作坊,實屬無奈之舉。但也不能將所有的質量問題都歸咎于作坊式的企業。我們堅決支持領導層的決策。對現有供應商進行篩選、過濾,盡力減少作坊式企業在供應商總數的比例。還應注意到一點,公司過去多年的發展,這些作坊們做出了巨大貢獻,供應商的關系都非常好,公司現在壯大了,不能就此卸磨殺驢,這也不符合供應商關系管理的原則。管理層將報告看了一遍,總經理給采購部的觀點貼了一個標簽:“且行且珍惜”。公司的管理層顯然對質量部的方案更情有獨鐘,但采購部門的意見也似乎很有道理,并非完全是消極的。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成本則是永恒的主題。討論:1.您贊同哪一種觀點?或者有自己的意見?2.有一種說法:“一招就靈”,招標是否是解決質量問題的靈丹妙藥?3.對產生不合格品的供應商苛以重罰是否是好方法?如果不是,取而代之的有哪些方法和手段?4.公司對于供應商評審的標準,您有何評價和建議?5.供應商的關系好與供應商關系管理一致嗎?有何差異?6.對于作坊式供應商的管控手段:①維持現狀,②逐步淘汰,③整合壯大,④輔導提升,⑤加嚴控制...您支持哪一種手段?或是提出您的想法。7.進一步的,對于領導層提出的質量主題:“如何對付作坊型的供應商,提高原材料質量”,您有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