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員徐大志剛從一家公司跳槽過來,半年多了還沒有適應新公司的環境,最大的困惑就是供應商不聽話。因為徐大志過去有著多年的采購經驗,一來到公司,就被賦予重任,經理就將十多家重要的供應商交給了他負責管理和協調,職務也稱為高級采購專員。這幾家供應商都被公司稱為戰略合作伙伴,公司的采購額的40%來自這十多家供應商,重要的關鍵的原材料更是幾乎都是從他們那里購買的。徐大志將他們分為三種類型,壟斷供應商;大供應商;壟斷的大供應商。
之所以徐大志難以適應新公司的環境,還不如說他不適應這些供應商的風格。在過去的公司供應商管理讓他忙的團團轉:每年例行的供應商審核,及審核后改進措施的跟蹤;日常質量問題的改進報告;突擊檢查;緊急訂單處理;年度的降價,等等。特別是每年都會給供應商下達一些指標,例如,質量改進的項目,VA/VE項目,現場設備、人員、流程等按照采購方要求進行整合等等。徐大志將自己稱為跨接公司與供應商的一座橋梁,公司的需求通過自己轉達到供應商,供應商的產品通過這個橋梁準確及時地傳遞到公司,工作做的有聲有色,每年供應商的進步也都非常顯著。而在這里,一切都變了,過去所有的方法都打上“此路不通”的標志。供應商的計劃和銷售就像一堵墻,根本無法跨越。所有的需求到了供應商那里,無非兩個出路:被拒絕或是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態度的蠻橫更是讓徐大志受不了,過去每年他都會把供應商一個個召來,談下一年的降價幅度,在這里,年底還沒有到,收到了供應商的漲價通知書,只告訴你明年的價格是多少,沒有一絲一毫的講價余地?;匾粋€電話,連人都找不著,對方銷售員說,這是公司發的,和他沒有關系,所以和他談也沒有用。常用地一句話是,我做不了主,做得了主的人沒有。
常規的供應商管理的方法無法執行,去供應商訪問,必須事先預約,不預約供應商的生產線都不讓進,更談不上突擊檢查了。質量不合格報告,這里的質量工程師開出的8D報告,對方根本不按照你的格式做,回你一個口頭通知。而幾個壟斷供應商做法還要武斷:這就是該產品的質量水平了,不合格、有問題是正常的。有些則根本沒有反應。
訂單的管理更是棘手,大供應商幾乎都要求給預測,給預測并不難,難的是對方只滿足預測的20%增幅及必須執行70%以上的預測值,沒有預測不供貨。當這個要求傳達給內部時,計劃的回答是:銷售多變,而銷售說,這就是市場,客戶不會告訴你他的20%和70%。而壟斷供應商則是另一個做法,有貨則給你,沒有貨拉倒,供應商的解釋是:我也沒有辦法,誰要我給誰,供應商不向公司索取預測,他們自己也沒有預測。訂單管理員心中根本沒有譜:計劃單拿到手,不知道供應商接不接這張訂單,訂單下去了,是否能按時到貨。
客戶的臉就像七月的天,說變就變,計劃部門的緊急訂單也是層出不窮。別的供應商對緊急訂單都是無條件的接收,而幾家壟斷供應商的做法是,緊急訂單加價,不加價不接單。靈活性不差,就是價格硬朗;大供應商的根本不理睬緊急訂單,倒也是,他們一般不會不按期交付,但也別想讓他們有提前的可能性。
公司管理層找徐大志談話時也要求,別的都可以忍受,對供應商管理中最基本的底線是管好訂單,讓供應商按時交貨,這個最起碼的要求能達到之后,再談別的,這是當前供應商管理的首要任務。
徐大志說,人們常說,客戶是上帝,采購是甲方,坐南朝北,在供應商那兒是呼風喚雨的,可在這家公司做的極不爽快,現在供應商是上帝呀,這些上帝們還都高高在上。
公司的任務要完成,徐大志認為得有一套與過去不同的方式。
討論:
采購如何對應壟斷供應商及大供應商?
點評:
采購不會永遠沉迷“上帝”美妙感覺之中,一份詢價單發出,供應商蜂擁而至,任憑采購蹂躪,但不會總是這么美好。市場是平衡的。采購時時也會落入供應商壟斷供貨的控制之中。你只有惟一的一家供應商,或者該供應商受到強有力的專利保護,任何其他商家都不能生產同類產品?;蛟S你已被高門檻攔住,處在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因為另尋門路不劃算。
要對付壟斷供應商,有時還沒等動手就已產生挫敗感。力量的天平明顯偏向供應商,盡管表面上看來,你可能無計可施,但自古無絕路,你仍可以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反措施:
全球采購。全球采購往往可以打破供應商的壟斷行為。
再找一家供應商。有時另找一家供應商也是值得的。再發展一家供應商的方式可以有多種。例如出借專業技能等。
增強相互依賴性。多給供應商一點業務。這樣就提高了供應商對你的依賴性。同時,你也要考慮的是你的采購量,而不是供應商的營業總額。
更好地掌握信息。要清楚了解供應商對你的依賴程度。雖然你所需的物料只有一家貨源,但也許供應商也離不開你。
利用供應商的壟斷形象。一些供應商為自己所處的壟斷地位而惴惴不安。在受到指責利用壟斷地位時,他們都會極力辯白。即使一點不利宣傳的暗示也會讓他們坐臥不寧。
注意業務經營的總成本。供應商知道你沒其它貨源,可能會咬定一個價。但你可以說服供應商在其它非價格條件上做出讓步。注意交易中的每個環節,全都加以利用??偝杀局械拿總€因素都可能使你節約成本,而且結果往往令你大吃一驚。
以下是一些潛在的節約成本機會:
送貨:洽談適合你的送貨數量和次數,可以降低倉儲和貨運成本。
延長保修期:保修期不要從發貨日期開始計算,從首次使用產品的時間算起。你始終可以持這種觀點:既然產品質量不錯,從真正使用產品的時間起計保修期,又有何不可?
付款條件:只要放寬正常的付款條件,都會帶來節約。立即付款則給予折扣,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
讓最終客戶參與。如果你能與最終用戶合作并給予他們信息,擺脫壟斷供應商的機會也會伴你而來。例如,工程師往往只認準一個商標,因為他們不了解其它選擇。向他們解釋只有一家貨源的難處,他們往往就可以讓你采購截然不同的元件。
一次性采購。如果你預計所采購產品的價格可能要上漲時,這種做法方可行。根據相關的支出和庫存成本,權衡一下將來價格上漲的幅度。與營銷部門緊密合作,獲得準確的需求數量。
協商長期合同。長期需要某種產品時,可以考慮訂立長期合同。一定要保證持續供應和價格的控制。采取措施預先確定產品的最大需求量以及需求增加的時機。
與其他用戶聯手。與其他具有同樣產品需求的公司聯合采購。由一方代表所有用戶采購會惠及各方。
對應壟斷供應商的策略也應不同于其他供應商。你不能因為你是客戶就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就得到什么。要多做戰略性思考與活動,同時要承認此類供應商對公司的貢獻大于一般供應商。因為要開發具備壟斷地位的技術,需要很多投資。作為采購人員不能以感情用事,更不能情緒化。只有那些產出不高、效率低下的獨家供應商,才是你應該痛下殺手的對象。
“客大欺店,店大欺客”,管理供應商是采購中的一個難題。大供應商的好處是公司大,建制一般比較完善,質量管理系統、物料管理、生產控制、生產設施一般比小公司好。在資金方面,大供應商一般資金豐厚;在人員方面,大公司一般專業人員多,分工明確,可幫助采購方進行科研、開發。還有可能大供應商有獨到的技術,沒有強的競爭對手。等等??瓷先ス陶急M優勢,管理上也很困難。但是,作為采購方,你總是有你的優勢,關鍵是你認識到沒有。
第一,供應商總體雖大,但與你做生意的那個分部可能并不是很大。相比之下,你仍舊有絕對的規模優勢。你仍舊可以發揮區域規模優勢,在談判中取得優勢。
第二,供應商雖有獨到技術,但采購方可通過開發新供應商的方式來挑戰。因為任何供應商,尤其是建制完善的供應商,注重的不只是眼前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未來的生意。獨到技術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其應用范圍可能很窄,供應商也不會很快找到新客戶。這些都可以給你帶來優勢。
第三,要認識到此類大供應商、優勢供應商的獨特之處,因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公司大,官僚機制完善,在簽合同的時候一些法律條款可適當考慮雙方平等(因為供應商總部的律師可能跟你的律師一樣難對付)。當然,如果涉及實質利益,還是要努力爭取。對方的各層管理層的審批可能非常繁瑣,需要很多數據。
第四,協調采購組織內部,做好物料的預測。讓組織內部同事了解我們和供應商的關系地位,盡可能的準確預測。準確會給雙方帶來巨大的利益。如果你要求供應商增加產能、多雇人的話,或減量時,可盡量多提供預測數據,并清楚地解釋給供應商。必要時,承諾一定時期的預測值。
第五,了解客戶的需求,大供應商一般都有指標,而且是多重目標。我們應該深入地探測這些大供應商,特別是與我們打交道的銷售及其部門的主要目標是什么?訂單的穩定性,長期性,還是財務應收帳款,供應商看重那一塊?供應商是如何評價他的客戶的?
第六,做好供應商關系管理。要注意培養和發展和供應商的感情關系。像銷售對待我們那樣對待大供應商。幫供應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好溝通,放下老大的架子,不要因小而不為。特別是搞好個人關系,心懷服務客戶的心態來管理供應商,你的一些小善舉,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