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
——訪高級職業培訓師李富清
《職業》雜志記者姜菁
李富清先生從事職工教育、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多年,曾多次創意設計、開發、組織過一系列有重大影響的高層次培訓研討活動,尤其是見長于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干部培訓和繼續教育、職業教育的法律與法規、人力資源的管理與開發、國際先進培訓方法和國內先進經驗推廣等領域的培訓。日前,本刊記者就企業培訓的熱點問題和李先生本人對培訓師職業的感悟采訪了他。
企業培訓存在四大誤區
記 者:您從事了多年的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管理的培訓與教學,您認為現在職工培訓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李富清:目前企業的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活動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培訓的質量與效果,這是困擾著廣大職工教育管理人員和企業領導人的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也是企業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向深層次發展過程中的熱點與難點,表現形式為“培訓多而不強,培訓快而不優”。
記 者:在工作實踐中,您發現企業在員工培訓上存在哪些誤區?
李富清:企業培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集中在企業主管領導和人力資源部、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身上,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訓項目拍腦瓜。企業的培訓項目大多是由主管領導憑興趣、靠感覺、拍腦瓜說了算,主要表現形式為,社會上流行什么培訓,企業里就做什么培訓,沒有堅持按需施教的原則。
2.培訓內容拍胸脯。培訓項目確定后,其培訓內容往往是由人力資源部或教育培訓機構的主管說了算。沒有按照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實際需求和員工的能力差距來安排培訓內容。
3.培訓教師拍肩膀。在選擇、采購內、外部培訓師的過程中,工作不細,不嚴謹、不到位。對內部培訓講師的資質、選拔、職責、培養、使用、激勵與管理等環節重視得不夠;對外部培訓講師的選擇,只重形式與聲望,不考慮適用與效果。比如,有的“培訓大師”一天的課酬達10萬元,但據參培者講,其課程的針對性并不強,效果很一般。
4.培訓結束拍屁股。培訓活動結束之后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不做認真的總結與評估,是很多企業的通病,缺乏持續改進的過程,缺乏對教育、培訓活動的監視與檢查。
記 者:職工培訓管理在哪些方面有待改善?
李富清:企業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管理工作的改善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企業培訓管理機構的完善;企業培訓管理制度的健全;企業培訓管理流程的規范;
企業培訓師資隊伍的完備;企業培訓課程教材的研發;企業培訓支持體系的營造。
其中培訓管理流程是最重要的。社會上流行著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成敗,戰略決定成敗,營銷決定成敗的說法,我認為在企業培訓管理工作中,流程決定成敗。
培訓應達到三個境界
記 者:現在企業越來越重視員工培訓,其中的一個表現就是對培訓的投入不斷增加。那么,培訓的投資怎樣才能收到效益,培訓計劃在其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呢?
李富清:《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培訓投資的效益最大化是企業領導和培訓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標,但現實中培訓投入不足和投入浪費的情況同時存在,這需要一個完善的過程。
關于培訓計劃,實際上是培訓的戰略規劃問題。培訓的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的組成部分,要有明確的戰略和長遠的規劃,這就是我們講的培訓定位問題,一是要解決好“為誰做培訓”,清晰培訓的目的與目標;二是要明確好“給誰做培訓”。從培訓的戰略層面上搞好了,才可以進入培訓管理的戰術層面。
記 者:我們注意到了您提出并且實踐著的一個概念:培訓管理。企業的員工培訓需要進行什么樣的管理?管理的重點是什么?
李富清: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管理就是對管理對象進行規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服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管理就是激勵人的積極性,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改變人的行為。培訓管理應該是能滿足這兩個方面的要求。
培訓管理不僅面對著培訓講師、參培學員和各級培訓管理者,更應當緊盯著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需求和企業各級經營管理者的需要。我認為培訓管理要達到三個境界,即做到培訓師“教以致用”,參培者“學以致高”,管理者“管以致遠”。
記 者:企業培訓管理的重點是什么?
李富清:企業培訓管理的重點是:培訓需求的分析與評估和培訓項目的設計與策劃。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決策層,企業最高決策機構和企業管理者代表;二是管理層,企業人力資源部和教育培訓管理人員;三是基礎層,企業教育培訓機構和企業基層培訓員。目前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叫做“做正確的事與正確地做事”。企業培訓決策層就是做正確的事,負責企業培訓戰略規劃的研究與制定,把握執行的方向,構建執行的系統;企業培訓基礎層就是正確地做事,負責培訓項目的實施與運作,落實執行的方法,實施執行的內容;企業培訓管理層既做正確的事又正確的做事,負責企業培訓的規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服務,搞好執行的方案,安排執行的流程。
讓企業和員工看得見其好處
記 者:近年來企業員工培訓的形式和內容不斷變化并且越來越豐富,對企業而言,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形式和內容呢?
李富清:我經常講,培訓可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服務的需求,培訓還可以開創企業的未來,但一定要按需施教,此乃企業培訓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務;培訓可以彌補員工的能力差距,培訓還可以豐富員工的職業人生,但一定要因材施教,此乃培訓教學之魂。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是主體是原則,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們反對那些華而不實、嘩眾取寵,用與培訓內容無關的游戲、案例、互動來填充培訓時間,取悅于學員的培訓形式,我們提倡那種符合成人教育規律與特點能滿足企業和員工真正需求的培訓。
記 者:培訓師怎樣才能做到“按需施教”和“因材施教”?
李富清:問得好,我在給企業培訓師做培訓時,這是一個重點問題。“按需施教”講的是方法,企業培訓師要學會以內容定方法,要因培訓項目而宜,要因培訓內容而宜。通俗地講,要學會“上什么山,唱什么歌”,不同的培訓項目與內容,培訓管理者要與培訓師磋商采取不同的培訓方法,這是確保培訓活動有效性、高效性的關鍵環節,也是培訓師“教有所長、教有所新、教有所用”的前提條件。
“因材施教”強調的是手段,企業培訓師要學會看對象定手段,培訓師面對參培者不僅要學會“見什么人,說什么話”,還要學會“看人下菜”和“量體裁衣”,更要學會“投其所好”。這不僅能調動參培者的情緒(因為培訓是從情緒開始的),還能讓參培者看得見其利益,看得見其好處,從而使參培者“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有所用、用以見效”。
這里順便說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企業培訓管理者在選定培訓師后,不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的,一定要將該項目的《培訓計劃書》交給培訓師。因為培訓師才是《培訓計劃書》的落實者和執行者,要讓培訓師讀懂、讀透、讀好培訓計劃書,便于他“備任務、備目標、備課程、備教材、備學員”。絕大多數企業忽略了這一點,影響了培訓的質量與效果。
記 者:據了解,您給許多企業做過培訓管理的培訓,企業和員工對哪些培訓最感興趣,您的課程和培訓風格有什么特點?
李富清:對企業而言,培訓項目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企業的組織需求,這種需求一定是生產、經營、服務中急需解決的和崗位標準、崗位規范所要求的。選擇過程切不可憑興趣,靠感覺,趕時髦,隨大流。以能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滿足企業的真正需求,改善參培者的行為方式為培訓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說面對參培者,培訓師不僅要給知識、給技能、給經驗,更要注意給思想、給觀念、給方法、給參與的機會。
對員工而言,對自己有用的培訓才是最好的培訓。我有一種理論,企業培訓應當是員工的“吃飯培訓”,“吃飯教育”。溫家寶總理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講話的頭十二個字就是“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這也充分說明了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的目的與意義。員工的“樂業”過程就是為企業創造財富,創造經濟效益的過程。
不敢說什么“風格”,認真對待每一次培訓是原則,要求自己“次次都緊張,回回有壓力”,培訓師只有“厚德載物”才能生生不息。
我的培訓課程特點是以內容取勝,以實際培訓管理工作相結合。比如說我講ISO10015課程在國內就很受歡迎。
我愿與企業培訓師們一樣,以授課為牛,以操練作犁,以心血為肥,以激情作種,辛勤耕耘在課程開發的田地里,開墾于教材編制的荒原上,勞作于教學講臺的島嶼中,希望豐收,渴望豐收!
人物鏈接
李富清 原系中華職業教育社培訓部部長,現任中國繼續教育聯合學院教授。系國際職業資格鑒定委員會、國際經理人協會、國際職業培訓師行業協會、美國ICQAC等組織培訓、考核、評審的高級職業培訓師。是我國在企業培訓管理領域內最具影響力的講師之一,國內20多家著名咨詢、培訓機構的特邀顧問和特聘專家。
近幾年來,李富清經常受邀于一些行業、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進行講學,其講課的內容與效果受到歡迎與稱贊,學員滿意率達90%以上。其中有:國家郵政局、國家電網公司、中國一汽集團、中國神華集團、成都鐵路局、北京電力公司、平煤集團、廈門機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