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背景:
某企業是伴隨著九十年中期音響電子行業崛起與輝煌的時代而創辦,其風調雨順可以說是“天時與地理與人和”的寫照。但自“入關”后,市場上已經形成一個 “品牌混戰”之“兵荒馬亂”之好一派熱鬧場面和環境,;“泊來品”,“假洋鬼子”、“民族標牌”源源不斷,充斥于整個國內音響市場,隨著不斷的技術更新與成本改良,從收音座→收錄機→VCD機→DVD→EVD機,造就了音響產品自我消滅與提升的過程。
事實上,這是一件利弊對應的事情,筆者(佟天佑)認為:對于民營企業,特別是勞動力密集型和技術附加值低的工業產品無疑是最大的沖擊。
主要問題:
行業市場經歷了十七年的發展,已經進入成熟期后期(企業周期圖表略),其行業特點為:市場增長率不高,需求增加停滯,技術上已經成熟(國內技術比較)。競爭環境日益激烈,而且經銷商及客戶非常清楚彼此盈利能力下降,商品和新開發產品更快,但競爭能力卻不明顯,形成實際上的企業進入壁壘有限(傾銷抄習、地區壟斷、低價互拼)。
正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即夜趕科場。星星之火,在大江南北燃起,地域瓜分壟斷、決戰終端,其結果是導致產品價格傾銷,這無疑有利于經銷商與崛起的“大賣場”的取舍度,也成就他們的“新貴”(更加挑剔)。
對該企業來說,音響產品的技術含量與生產幾乎到了隨手可做的程度(因為越是容易進入行業越是容易被淘汰),如何在“至于死地而后生”的慘烈與悲壯中求生存呢?況且管理人員的流失也加大了管理上的失控程度。
解決方案:
1、實施營運策略的重新評估。
以銷定產,以市場接受價格來確定生產檔次,應為較實際的營運策略,但是,單從經銷商的信息反饋往往又帶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對企業自身來說,亦是相當被動,要解決這些問題,變被動為主動,應可考慮以下的市場反饋信息處理(因為90%來自信息評估決策,10%來自經驗與直覺)。筆者(佟天佑)設計的相應流程:信息源(內外,同行)→數據整理→分析評估(回復修正)→管理決策→方案實施→有效反饋。
2、確立營運策劃方案和設計。
應采取穩健型策略:就是在完善企業內部經營機制上下功夫,爭取不斷以成本改良加強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對外理順市場,強化形象,重新樹立品牌意識,以穩中求發展且騰出練就內功的時間,主導為及早導入和提升有形與無形的產品形象,結合已經完成的產品視覺標識系統(形象)進行銷售上的點綴與出擊。
注:項目關鍵和價值評估請分享筆者(佟天佑)企業營運策略方案精選(下)(若轉載請務必注明原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