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思維」在漢字中,企業的“企”字“止于人”,正說明了企業“人”為上,“人”的因素決定著企業的命運?,F代管理之父/德魯克也說:“人力資源就是企業管理的代名詞”“企業領導人花在人力資源上的時間應比任何事情都要多”。
換言之,人力資源的地位和功能應當擺在首位,筆者(佟天佑)認為:人力資源是企業第一生產部,它是生產“人”的,包括管理類、技術類和操作類的人。以下分兩個部分與各位交流和分享……
思考點/年代競爭的焦點和演變 90年代……效率/費用,2000年代……效益/成本,2011年代……效能/資本。三個年代的遞進,正是很好地昭示了“企業人”競爭的焦點和演變。(圖略) 企業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其經營要素與人的匹配組成物流、財流、信息流和人的活動流“四大動態”工作情景;它滲透于企業投入→轉化→產出的過程;增值與否正是檢驗“企業人”的功能狀態和持續動力,也就是說:企業經營是人本的經營、企業管理更是人與事的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是面對人而處理事的管理。
今天,擺在企業面前要打的戰役已經不是產品和市場,而是人,就是爭奪人力資本。事實上“人”是一種可以開發也必須開發的“活資源”,從過去消極地管理人,到現在認識到來自對“人”的培訓教育和開發,提高和發揮人的潛力,是企業面對和迫切需要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縱使有不少企業只是把人事行政部部門的名稱換個名為人力資源部,事實上僅僅是拿來裝修門面罷了,在策略和操作上仍然做著以前的人事和行政工作。許多企業還停留在人事行政事務和總務后勤工作上,從觀念上、職能上和系統與管理上的滯后。
需要強調的是機會與挑戰在今后3到5年的變化趨勢如何?哪些機會將逐漸消失?哪些挑戰將越來越大?這是不同類型的企業需要認真分析的“大事”,因為機會和挑戰都不是永恒的,是不斷變化的,企業的成功取決于“知己知彼”,又能適時調節。 尤其是新勞動合同法實施,無疑是對眾多的企業一大考驗(因為人力成本增加將是不爭的事實,筆者框算過,以年前所做的三個企業報酬體系項目方案對接,大概增加10-20%的成本)。
「本文小結」總括來說,要達成“人力資源是企業第一生產部”(佟天佑在珠三角HR年會上演講主題所強調的), 從實戰思維上:正如「危機管理」一書中所強調的:制約企業發展的是管理模式,但更大的問題與危機在于人思想、意識與行動。無論是何種思維和方法,只有結合企業自身管理的特性加以運用才會“曲徑通幽”→HR生產力著陸。(若轉載務必注明原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