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又到了年底,又是各個企業回顧整理一年來的業績和不足,制定下一年生產計劃和生產目標的時候了,在這個時候,我又想起了潛心中外知名企業的國內戰略專家江魯汝祥博士的一個比喻“狐貍和刺猬”。在江博士眼里,許多中國企業家更像狐貍善于耍小聰明,而大多數世界一流企業則更像刺猬,追求精益求精,腳踏實地。這期的《時代試點》欄目,讓我們來聽聽江博士是如何對比中外知名企業的。雖然只是他個人的觀點,但是我想對我們的企業家也會有所啟迪的。在對比當中,江博士首先提到了一個國內知名的家電品牌。 江汝祥:我曾買過一臺空調,第三天后,我發現有一點漏水,就給廠家打電話,他們在電話中非常客氣,并派一個工人到我們家來,工人進門時,往腳上套了一個塑料套,往頭上套了一個塑料帽,還在我們家的地上鋪了一塊布,說怕灰塵弄臟了我們家的地板,他們煙不抽,水不喝。當時我正好從國外回來,國外習慣給點小費,我給他,他也不要,他走后,我非常感動,我覺得這個廠家真了不起,是它們的觀念和優質的服務內容使很多人買它們產品。其實我們國人的質量意識與國外的質量意識不同,中國人覺得東西壞了沒關系,只要你能好好的對待我。其實一個非常好的產品是不需要服務的。比如早年買一個日本的電氣產品你是否想過要他的服務?你基本上不會想,因為你覺得它不會壞。如果把服務定為核心競爭能力的內容,意味著這個產品不能不壞,如果這個產品質量特別好,這個強大的服務隊伍就沒有了,從這個角度上講,真正的國際性產品質量是什么概念?就是6個C的概念。第一個就是產品質量概念。其實產品質量的好壞與服務質量的好壞是兩回事,你的產品質量不好,你的服務再好也是不好。國外是把服務當成一種附加值需要顧客自己買,比如你買一臺洗衣機,銷售人員會問你需要幾年的服務,比如一年的服務費是29美金,兩年的就是50美金,三年的就是70美金。因為服務是顧客花錢買的,如果你的產品不好,他首先會認為你的產品不好,不像中國人,產品壞了,被修好了,對你還很感激,下次還要再去買你的產品,這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國文化思想。我們應該逐漸消滅這種售后服務意識,使服務做得越早越好,只有這樣你的產品才能越來越好。 我國很多公司在營銷中把廣告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廣告能使人們在心理上產生很大的誘導作用,實際上這種東西有負面影響,久而久之,大家會發現其實你的東西不夠好,而是你背后強大的營銷手段在起作用,最終人們會對你失去信任感,國內很多公司往往不太考慮以后的事情,總是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外部市場上,只是在炒概念,不是真正對消費者負責,最終那些優秀的公司會把自己毀掉。 記者:國外那些優秀的企業是怎么做的? 江汝祥:所有國外世界級的優秀企業,他們在做市場時,首先對消費者進行分析,再對未來幾年內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他們在營銷手段上會非常克制,不會在某一時期內把市場做到極限,而是把握住消費者未來的需求,跟隨消費者的未來需求一起前進。我們看看可口可樂公司,就是那么一個可口可樂,你會發現,它從來不過時,比如美國,很多五、六十歲的老人,他們從年輕時就喝可口可樂,幾十年過去了,他們現在仍在喝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并沒有讓人感到過時,就是因為可口可樂在不斷地變換著它的廣告內容給消費者傳達一種信息,比如他們請一些體育明星做廣告,人們就會感覺到可口可樂離年輕人很近,人們會發現可口可樂是一種產品,永遠與年輕人保持同步。他們的做法非常了不起之處在于他們對消費群做了仔細的研究,比如現代消費群強調快速、變化、新奇、快樂,所以,他們的整體傳達概念中就是圍繞這些特點,而且他們還將可口可樂與計算機互聯網相連接,表明他們與時代一起進步。 同樣寶潔公司做的海飛絲產品也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他的“校園香皂”已有100年的歷史了。一個產品有100年的歷史,但是那些用海飛絲產品的人沒有感覺它是一個老產品。可國內一些公司剛剛推動了一個脈動,接著推出各種各樣的脈動,不停地誕生新產品,我們國有公司通常把自己的能力建立在產品上,想不斷地推出產品,想使這個新產品在市場中得到突破,其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很難的,不久消費者就會對你厭煩了。可是從文化上滿足消費者,不會產生排斥心理,所以說可口可樂產品可以做幾十年,寶潔公司的海飛絲可以賣幾十年,而我們國內的一些產品賣到五年后價格會降到連三分之一都不到。比如旭日升冰茶,若干年前廣告做得多火啊!可是現在你還看得見嗎?也就三、五年的時間,一家優秀的企業就不見蹤影了,我覺得這很能說明問題。 記者:以上內容是江汝祥博士就中外知名企業的理念進行了對比。雖然這只是他的個人觀點,但是我想他的這些看法對我們的企業以及企業家也會有所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