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戰略—互聯網+商業模式顛覆式創新》中國經濟出版社 石澤杰著
我們面臨著一個瞬息萬變的環境,互聯網正在重塑整個商業世界,所有的企業在焦慮中尋求解決方向。
隨著市場的飽和,企業的發展逐漸觸碰到了成長的邊界,曾經駕輕就熟的各種經營手段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得心應手了。
因此,企業變得非常迷茫,迷茫不知道該往何處去;更迷茫的是,在自己的企業舉步維艱的時候,有的企業卻在一夜之間變了成巨頭;還迷茫是過去我們做企業強調要專注,可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務正業”,轉向了無邊界競爭和跨界融合。
順豐由物流快遞開始做實體便利店。
微信的出現,使得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受到影響,使得人均短信應用下降了20%,通話時間下降了5%。
麥當勞作為全球的知名餐飲品牌在英國它卻是最大的圖書經銷,每年的圖書銷售量將達到1500萬冊;
以搜索引擎起家的谷歌,在全球互聯網搜索引擎市場,擁有巨大的優勢;他同時又是一家廣告公司,在廣告市場,它同樣有著絕對的優勢;目前,它又延伸到了可穿戴設備、無人駕駛汽車、手機等高科技領域,又可以說他是一家科技公司。
互聯網顛覆了企業傳統的經營邏輯和方法。互聯網使得企業由過去面對區域市場轉向無邊無際的空間。
變化快速是傳統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過去企業從建立樣板市場到全國布局需要3-5年時間,而在互聯網時代,小米手機從創立到450億市值只用了1年時間,三只松鼠從創立到10億只用了2年。
同樣,企業從成功走向失敗也是瞬間之事。諾基亞這家從橡膠鞋做起,用了50的時間成為世界手機界霸主的芬蘭廠商,從迅速下滑到轟然倒塌只用了5年時間。美國互聯網新銳、團購網站風潮中的佼佼者Groupon達到10億美元收入所花的時間,比人類歷史上任何其他公司都短,但它被大量競爭者逼到墻角的時間也同樣短得驚人。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經常發現顛覆企業的競爭對手經常是來自行業以外的市場。人們憧憬新能源電動汽車的時候,它的幕后推手不是老牌的福特、通用,也不是以精細管理著稱的豐田,而是來自行業之外名不見經傳的特斯拉。
互聯網時代,行業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市場已經進入了無邊界競爭狀態。
有人說我們目前已經進入到了商業X時代,何為是X時代?意思是說未知的,對未來不能確定的,沒有規律可循的。難道我們經營企業真的是沒有規律可循嗎?答案是否定的。任何成功的企業都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的自身變化,把握發展的大趨勢,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進行了商業模式創新,借助互聯網和高科技技術的應用,重構經營邏輯。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戰略官曾鳴先生說:最前沿的技術和最創新的商業模式往往是共同演進的,成功的創新商業模式才能最終把技術創新的價值最大化,淘寶的電子商務生態圈和云計算、大數據的技術進步是緊密相連的。谷歌的成功是商業和技術同時成功。
本書引用了在當今互聯網時代憑借前瞻性的創新能力勝出的企業作為案例,但并不代表我們必須模仿這些企業的做法,畢竟世界上沒有商業模式完全相同的兩個企業;另外,這些企業是在當今環境下拔得頭籌,并不代表在未來的路上永遠領先,畢竟市場在變化、環境在變化,企業的發展也必須保持實時變化,如果跟不上時代的節拍,一樣會消失隕落。
本書還引用了在當今互聯網時代沒有抓住發展趨勢而被顛覆掉的企業,這一點恰恰是企業經營者需要引以為鑒的。
正反兩方面的案例都在告知企業,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不但要洞察商業本質,還要構建隨時應變的生態系統。
快速迭代以及變幻莫測的環境,讓許多傳統企業無所適從,如何在這個易變的互聯時代保持企業的競爭力,是所有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本書所分享到的內容就是在互聯網時代,探尋企業成功發展的規律,如何尋找到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