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激勵有效能,感恩團隊建新功
——自我管理與團隊協作培訓
為改善員工的職業狀態,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工作時間的成就感,進而緩解職業倦怠現象,增進同事間的理解和溝通,提高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增加職業成就感和價值感,激發對企業、團隊的感恩心態,開展團隊建設、感恩冥想的團隊培訓。基于此目的,在新年伊始,培訓師給予團隊協作中自我定位、問題解決、凝聚力提升的現場教練與指導。
一、培訓目的
1、學習團隊中“問題解決”的新方法,提高工作時間的專注度,改善配合度、提升工作效率。
2、通過現場互動與專業心理測評,增進團隊成員的了解和理解,以及團隊內成員的溝通,增加團隊融入感,提高團隊凝聚力。
3、了解員工的職業目的和需求,通過案例分享,促進員工自發、自主地積極思考和投入工作,為職業成就奠定穩固的內部成就動機,進而自發、自覺地感恩企業、感恩家人、感恩團隊和同事。
4、通過職業性格測評了解員工的職業優勢和擅長的領域,為員工提供發揮優勢提供新的視角和管理手段。
二、培訓方案
1、我的伙伴,你辛苦了(20min)
此環節以互動展開對同事的關愛,增進理解和共感。每6人一組,組內成員兩兩面對面互道感謝和慰問,表達對同事辛勞付出的理解和支持。導師現場引導組內所有人一一互相道謝和支持。此環節有身體接觸,要求兩個組員面對面站立,然后以最自然的方式表達對伙伴的支持,如雙手搭在對面同事的肩上、或站立身后,為其按摩頸椎和雙肩,或者握著他的雙手,或者各種擁抱等方式。
心理學原理——適當地增加身體接觸,有利于增進團隊間的互助。
2、我們一起承擔(20min)
每組選派2名代表參與“跳躍”比賽,要求整齊劃一,步調一致,并且具備美感和韻律感。由導師現場示范“跳躍”動作。每組練習5分鐘,之后各組展示pk,落后者接受“懲罰”。此環節以組間pk增加成員的參與度和榮譽感。
心理學原理——對于腦力勞動者,最佳的減壓方式是勞動與運動。團隊間共同完成一件任務,有助于激發團隊成就感和向心力。
集體性的活動,只有團隊中所有成員的努力付出,才能成功。作為職場人,誰都不是萬能的,感恩身邊伙伴的幫扶是基本的職業心態。
3、團隊中的差異與引導(40min)
心理測評,運用職業性格測評工具,使學員對自身有新的認識,并開展小組討論,了解身邊的同事在工作中的溝通、處事方式,在遇到沖突和壓力時,不同的應對模式等,增進理解與換位思考,提高部門間的溝通效率。
心理學原理——理解人與人在性格、秉性方面的差異,是團隊溝通和協作的基礎。
4、在團隊中解決困擾與糾葛(30min)
組內討論。鼓勵小組成員在組內說出自己最近三件煩心、糾葛的事情,同時,針對每個人的煩心事,結合每個人的性格特點,組內互相給出建議,并匯總從中尋找解決的可能性和路徑。
心理學原理——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個人所遇到的煩心事和棘手事,其中的95%以上,前人已經遇到過,而且很好的解決了。大多數時候,很多問題在其他人眼里不是問題。借助團隊的力量,解決個人的困擾。
5、目標導向——團隊問題解決的新思路(30min)
轉變問題解決的視角,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從問題描述和定位發現新的視角,探尋可行性目標與新的資源。舉例如下:某員工自述“某部門同事不怎么支持我,老是為難我,我快崩潰了”,這是典型的團隊協作問題導致的不良情緒。轉變視角后,問題轉變為“如何贏得其他部門同事的支持”或“我希望成為同事喜歡的人,怎么辦”。
此環節,重點以團隊協作與分工兩個話題為案例,在實戰演練中詳細闡述“轉視角——定目標——擬方案——找資源”如何起效。
心理學原理——大多數時候,我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因為我們被看似棘手的問題所引發的不當情緒和問題定位蒙蔽了找到解決路徑的視角。在團隊中,發揮集體的力量,解決個人困惑,增進團隊協作。
6、我們是最棒的(20min)
結合冥想與正能量激發技術點燃員工內心的火苗,激發正性能量,為工作注入主動活力和激情,使員工更加明確自己工作的目的和價值感,激發員工的積極心態,增加員工對企業的感恩心態,提升職業效能感,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工作崗位中。
心理學原理——人是社會人,需要與他人的情感鏈接,才能保障內心世界的平衡。只有動機激勵正確,員工才會感恩于平臺,自主承擔和積極投入到工作中。
7、平衡工作與生活(20min)
在每天上班前,進行角色轉換和交割。告訴自己“接下來,大腦要用來解決工作問題、提高勞動產出了,不是用來承擔生活糾葛的”,暫時將生活壓力放在大腦之外的地方,比如記事本、便簽、日記等,保持頭腦清醒“輕裝上陣”。此環節進行系統的平衡訓練和練習。
心理學原理——只有全身心的聚焦于工作,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正確率和高效。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一生的職業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