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發布了《當制度與道義沖突》一文,收到一些朋友的質問:你這樣做,會不會有下屬繼續跟你呀?是不是失去了愛心傳遞呀?團隊成員之間只能是工作關系嗎?
能發這樣質問的朋友,說明意識到《當制度與道義沖突》一文的不足之處。確實,筆者在《當制度與道義沖突》一文中列舉了幾個案例,雖然沒有直接表明要維持制度的態度,但也隱含了這樣一種觀點。言外之意,我似乎對愛心置之不理,表現出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其實,在實際生活、工作中,真的就不管不問這些道義和愛心了嗎?
答案是肯定的,必須管,必須問!那么,如何在制度下維持道義呢?
比如,我們在上文中提到的小王,聰明,善良,為人厚道,工作認真負責,還是一位孝子。但是,他因個人家庭問題,嚴重影響了工作,該怎么在制度下維持道義呢?
第一種方法,最笨拙的辦法,勸小王離職,給予一定的補償。現實中,這種做法好像常用。可能的話,幫助小王聯系一家愛心機構,給予支持和幫助。
第二種方法,為小王辦理待崗手續,讓其在家安心處理家事。待家事穩妥后,再來單位上班。可能的話,安排一些兼職工作。
第三種方法,與單位HR溝通,暫時調整小王的崗位,讓其離開項目團隊,改做其他工作。如:售前、售后工作等。這種方法相對簡單,易于操作。
第四種方法,調整小王的工作模式,將集中辦公模式,調整為虛擬團隊合作模式。
例如,在WH醫藥信息系統開發項目的緊張進行中,項目經理小張發覺技術經理小李工作心不在焉,于是和他私下溝通。據小李介紹:目前中小學校里,突然出現了歹徒襲擊學生事件。小李的兒子所在的學校也有殺人犯闖進校園的現象,學生們都不敢上學, 許多家長辭了工作,每天陪同自己的孩子上學。小李是家里的獨生子,他兒子也是獨生子,小家伙長的帥氣,而且學習很好,只是性格內向,膽量很小,每天都能聽到他在電話另一邊害怕的哭泣聲,小家伙還給小李講學校里的同學都是爸爸接送,小李的愛人也害怕去學校,小李擔心兒子的安全,沒有心思繼續工作。小張知道小李情況后,和單位領導進行商量,建議批準小李回家探親。領導同意了小張的建議,要求小李把工作也帶回去,并通過QQ、郵件、電話,遠程協助項目小組完成任務。小李臨走前,把一部分工作安排給他的鐵桿隊友張某。小李回家后,工作沒有耽誤,效率反而更高了。
第五種方法,委托公司人事、行政人員協助解決家里事情,讓小王安心工作。這樣既幫助了小王,又體現了同事間的愛心,還促進了企業的文化建設。
我曾經工作過的公司,有這樣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如果公司核心成員家中有事請假而影響工作時,人事有必要安排其他同事代為處理,釋放核心成員到其工作崗位工作。
以上,是我對小王類事件的態度,供大家參考。
至于,在工作時間,員工發生意外事故。目前,勞動法、公司法、社會保障制度等都比較健全,應該按相關規定執行。當受害者的需求,超出單位的承受能力時,應該聯系社會公益機構和組織。比如紅十會。
從道義上講,作為一個組織應該給予支持和幫助。然而,面對激烈的競爭,企業也要生存和發展,它必定不是一個慈善機構。再說,發生意外事故,多是因未按規定開展工作。比如,別人過馬路等綠燈、走斑馬線,你卻偏偏要闖紅燈。
總之,當制度與道義發生沖突時,一定要維持制度的完整。您可以索愛,但不要強迫別人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