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組織生產經營過程中,根據戰略發展規劃需要,通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監控等一系列工作,力求保證企業資金使用、分配的合理性、科學性、經濟性。但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因計劃欠科學、組織管理混亂、資金緊缺、監管力度不夠等原因,常出現成本費用沖突。
1、成本計劃編制欠科學,監控依據缺乏標尺作用。
項目成本的控制要依據一定的標準(成本基準)執行,方可有效。
由于項目獨特性,其資源、范圍、規模、要求、規模和施工環境各不相同,成本費用缺乏可比性。制定一份科學、合理的成本計劃,對成本管理和監控十分關鍵。現實中,往往因為成本計劃編制欠科學、合理,實施中無章可循,計劃與實際大相徑庭,出現投資現象。一旦超預算,管理無從下手,甚至出現該管不管,不該管的瞎管,該花的錢沒有得到審批,不該花的錢都已支付,出現嚴重的成本沖突現象。
2、對項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誤解或認識不夠深刻產生沖突
項目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一個全員全過程的管理,項目效益是集體智慧的結晶。項目成本管理的主體是實施團隊和直接消費人員,而不只是財務人員。長期以來,一些項目經理一提到成本,就認為是財務人員的事,簡單地將責任歸于項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財務人員,結果導致,技術員只負責項目的技術和質量,組織管理員只抓實施進度,材料管理人員只負責材料的采購、驗收和出入庫工作等。從表面上看,似乎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然而把成本管理拋到腦后。這種現象直接導致成本的整體失控,容易產生重復支付現象,產生成本沖突。
3、組織、管理、監控等制度不健全。
由于項目實施單位的規模不同,組織架構不同,公司財務審核、審批流程也不相同,導致對項目成本費用的管理和監控各具特色、各持己見。如果缺少嚴格的審批制度和流程,就會出現只要有費用需求就支付的現象,管理人員想把錢花在什么地方就花在什么地方,真正需要錢的工作缺乏財務支持的現象。
有一個項目,設置了3個項目管理人員,這3個人都有財務費用申請、審批資格和權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項目預算已經全部支付,可是項目才剛剛啟動。
另外,許多項目在進行成本估算、預算及制定成本控制方法上,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造成成本管理、監督和控制的依據混亂,往往出現爭搶的沖突現象。
4、資源、技術實力不足。
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科學技術在不斷提高,面對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的項目,也必須有與之相當的技術實力,才能與時俱進,跟得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技術實力包括團隊成員的技能,使用的工具和儀表等。
一個樓宇全景項目,通過視頻監控系統,采用拼接、融合技術,實現樓宇全景視頻效果。乙方為了爭取市場,在前期高姿態承諾。在實施過程中,發現由于攝像機視角、視差問題,出現了邊緣部分人物頭對頭、背對背、變形、傾倒現象,拼接邊緣接縫明顯,人物從這個畫面邊緣消失,過1分鐘左右才從另外一個畫面出現,有的邊緣部分還出現重影現象。3位博士生,研究了1年也沒有解決此問題,結論是目前沒有這樣的技術水平。
5、項目變更
天要下,娘要嫁,是無法回避的事情。制定好的的范圍基準、成本基準、時間進度,因政策、業務等原因,會產生變更。變更的結果,一般是增加范圍、壓縮成本、加快進度。比如為了滿足項目新的時間要求,常常采取趕進度的方法。趕進度意味著增加資源,間接增加成本。再如增加范圍,可能要延長項目周期,項目管理費用隨之增加,成本費用沖突就會浮出水面。
上一節,醫藥集團案例,在項目實施的1周后,國家藥監局領導將在2個月后來本省考察,省藥監局安排醫藥集團為考察試點,集團領導為了讓這些重量級人物對集團有個好的影響,要求在1個本月內把新樓裝修好。接到命令后,項目組成員討論,結論是增加人員,這就意味著成本費用的增加。同時,以前制定的采購計劃,網絡設備不能提前到貨。無奈之下,公司在項目所在地,以高于原價10%的成本進行采購。
6、項目復雜、龐大。
在對大型、復雜的項目進行成本費用規劃、管理、監控時,往往因為難于計算其成本費用,對成本管理和監控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是導致成本失控沖突的原因之一。
盡管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不確定因素,造成成本暫時失控,但是只要在項目成本管理工作方面樹立正確的思想,端正工作態度,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流程,嚴格按照項目管理要求和標準做好估算、預算和成本控制工作,完全可以將項目實際成本控制在預算范圍內。
7、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國家政策、法規,地方行政規定,行業規范,地質環境,基礎設施,自然現象,風土人情,企業規章制度、經驗模式等。由于這些因素的變動,常常帶來項目上的變更,有需求范圍變更、時間進度變更、成本費用變更、人力資源變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