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精益起源于日本豐田汽車的TPS,那么我們就從豐田這個企業的角度來切入,看一下精益為豐田帶來了些什么?
圖一是1995年-2004年,世界四大汽車公司的世界五百強排名圖。從圖中可以看出豐田除了1995年和1998年是第十一名外,其余年份一直都名列世界前十強。而其他三個汽車公司,除了大眾汽車,都逐漸淡出了前20名。
圖一 世界五百強排名
數據來源《財富》世界五百強企業排行榜
我們再來看2014年世界五百強排名第八的大眾汽車與排名第九的豐田汽車的銷售額和利潤對比情況,如圖二。
圖二 2014年銷售額及利潤對比
數據來源《財富》世界五百強企業排行榜
2014年,大眾汽車的銷售額是豐田汽車的1.02倍,而其利潤卻僅為豐田的67%。也就說豐田以低于大眾2%的銷售額,卻實現了超過大眾50%的利潤獲取。
我們繼續從豐田這些年自身的銷售額和利潤的變化來看,如圖三。
從1996年到2014年豐田汽車的銷售額增長了2.3倍,其利潤卻增長了6.8倍。
圖三 豐田的銷售額及利潤變化
數據來源《財富》世界五百強企業排行榜
無論是跟傳統汽車霸主通用、福特相比,還是跟近年來強勢的大眾相比,還是跟自身相比,豐田這二十年都取得了讓人吃驚的成績。那其取得巨大成功的訣竅是什么呢?答案可以很肯定的說就是精益。
談到此,很多人會質疑,精益憑什么能讓豐田做到這些。
以下我就從豐田對利潤的定義來解答大家的疑惑。如圖四所示。
圖四 豐田的利潤觀
圖片來源《T-TPS》
豐田認為: 利潤=售價-成本
從這個公式看,要獲取更多利潤方法很明顯,要么提高售價,要么降低成本。豐田意識到產品比其他公司售價更高是很困難的,所以他們選擇了通過降低成本來提升利潤,而成本中的采購原料成本、設備成本、工資成本等的降低也是困難的,那么降低成本唯一可行的是改善產品的制造方法來降低成本。改善產品制造方法的過程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精益生產的推行過程,其核心思想是通過消除工作中的一切浪費,來提升工作的附加價值,進而降低制造成本,進而提高利潤。
也許很多人認為,到此就已經完全解釋了企業為什么要做精益。可我并不這樣認為,消除了浪費就一定能保證企業利潤嗎?
前段時間有一個很火的話題“為什么六西格瑪拯救不了摩托羅拉”,摩托羅拉作為六西格瑪的起源地,其精益水平不得不說可以作為很多企業學習的標桿,可是如今落魄到多次被收購的命運,這是為什么?試想,如果現在有一家做黑白電視機的企業,即使其精益生產的消除浪費做的世界一流,在今天彩色電視橫行的市場,這家企業的命運也是可想而知的。我想這也是摩托羅拉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那影響企業盈利或者說健康經營的因素還有哪些?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從企業的起源來看吧。
如圖五所示,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專業化,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宣布破產,而人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合作,于是人們(勞動者)便聚集在一起,組成了合作組織---企業。企業接受社會分配的資源,并生產價值(商品),然后將商品賣給消費者,從中賺取利潤。
圖五 企業在社會分工的位置及作用
從企業產生的過程來看,企業的本質是接受社會的資源配置,并產出質優價廉的產品以滿足社會中難以單獨造出需求品的人們。如果企業不能完成社會賦予其的這個使命,社會必然會停止配置給其資源,轉而將資源配置給更有能力承擔此使命的其他企業,進而導致該企業的倒閉。另外參與生產價值的勞動者(員工)、投資的股東的需求也必須被越來越好的滿足,參與其生產價值實現的上下游企業的利益也必須被好好地照顧,否則企業就會被員工、股東、伙伴所拋棄,走入倒閉的絕境。還有企業必須承擔國防、公共事業等責任,以滿足社會穩定的需求,畢竟社會不穩定時,企業所接受資源配置的穩定性也是無從談起的。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影響企業盈利或者說健康經營的因素主要有:
股東2.顧客3.員工4.社會 5.供應商 6環境(自然環境、政治環境等)等。
行文至此,我們也要做精益的目的進行一下升級了,從“幫助企業賺取利潤”上升到“幫助企業確保利益、幫助企業履行社會使命、幫助企業永續經營“。當然確保利益、履行社會使命、永續經營也是企業存在的目的。如圖六所示。
圖六 企業存在的目的
圖片來源《T-TPS》
前文中已經敘述了,精益是如何幫企業通過消除浪費增加利潤的(精實級),那么精益是如何幫助企業開源創收、長期獲利、快速適應環境變化、永續經營呢?
關于這方面的研究仍在進行中,此處引用蔣維豪老師的觀點,如圖七所示。
圖七 精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