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子雍在2004年8月24日《中國青年報》撰文說,“窮人的孩子練舉重”,因為舉重確實太苦了。不過,窮人的日子要比舉重更苦。唐功紅也曾因怕苦怕累不想繼續舉重生涯,但回到家里,母親讓她去給玉米地上化肥,一天干下來,不但渾身像散了架一般,臉也被玉米葉子劃得腫起老高。唐功紅二話沒說,第二天就回了體校。
窮人的孩子練舉重的另一原因,是由于這個項目在對從業者的運動天賦和投資能力的要求上,相對標準較低。只要有力氣,就能練舉重;而力氣,恰恰是窮人家孩子最不缺的東西。當然,現在練舉重也得花錢。唐功紅在14歲時,就是因為沒有500元學費,差點兒和舉重擦肩而過;而劉春紅,也是靠哥哥輟學、家中舉債、親戚資助,才得以繼續自己的舉重生涯。但比起別的項目來,這點兒花銷卻是便宜老鼻子了。
不過,舉重又是一項趣味甚少的運動。鼓勵著占旭剛們在枯燥中堅持的,是自己可能被徹底改變的命運。但劉春紅雅典奪金后一家媒體的新聞標題卻讓人心酸:“劉春紅不再為還債發愁……”
什么時候,中國人才能完全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去從事某一項體育運動,并且其中有人一不小心就摘來了一塊奧運會金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