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化學家路易斯于1916年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共價鍵理論,但在本世紀20年代曾一度被稱為朗繆爾理論。原因是路易斯雖很聰明,但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他提出共價鍵理論后,并未引起多大反響。致使這一理論瀕臨泯滅的困境。幸虧三年后,一位思想敏銳的化學家朗繆爾看出了共價鍵理論的重大意義,于是,一方面憑借生動活潑流暢的文筆在有影響的《美國化學學會志》等刊物發表系列論文,一方面又以滔滔不絕的口才在國內大型學術會議上多次發表演說,終于使這一理論走出了困境,得到普遍承認。
2.現在舉世公認,美國科學家維納是信息論的創始人,因為他在上世紀50年代對信息論做了系統闡述,并建立了維納濾波理論和信號預測論。可早在30年代就提出信息論的竟是中國數學家申農。最先提出信息論的卻沒有成為創始者,其原因固然很復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申農未能充分利用語文工具對信息論進行系統闡述和廣泛宣傳,該是原因之一。
3.著名物理學家法拉第,早在1873年就已經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但由于他在論述這一現象時,用語晦澀,致使這項重大的科學發現在長達26年的時間里被束之高閣。后來幸虧酷愛詩歌的物理學家麥克斯韋以他特有的形象思維和精練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才使這一重大科學發現公之于眾。